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日本首相迴避直接“道歉”引發如潮評論

發表時間: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二戰“戰敗日”70周年,日本政府14日的內閣會議,通過了戰後70年將發表的日本首相談話。該談話繼承了1995年戰後50周年村山談話和2005年戰後60周年小泉談話的4個關鍵詞,即“痛切地反省”、“殖民地統治”、“侵略”和“道歉”, 但由於安倍首相口中的“道歉”二字是一種間接表達,這種方式又引發日本國內外支持和反對的不同評論。

要聞分析
要聞分析
廣告

關於日本當年向多個亞洲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的歷史錯誤,安倍反省說:“日本走了不應該走的錯誤的道路,突入戰爭的道路。” “日本讓無辜民眾遭受了無法衡量的傷害和苦難,當我直接地思考這個明顯事實的時候,即使是現在,我也無言以對,我的心裡有極大的悲痛。”

安倍的以上言辭不能說不誠懇,但他卻似乎以第三者的角度發誓說:“將再不允許通過事變、侵略、戰爭及任何形式的武力威嚇和行使解決國際紛爭。”“與殖民地統治永遠訣別,必須建立尊重所有民族自決權利的世界”。安倍這樣的表述有話中有話之嫌,似乎是在針對當下有在亞洲和世界稱霸慾望的所有國家,而不僅僅是日本自己保證不再發動戰爭的決心和誓言。

關於極受關注的日本對當年發動戰爭的“道歉”,安倍首相也採取了較曲折的如下表述,他說:“我國對自己在上次大戰中的行為,已經反覆表明了痛切的反省和衷心的道歉的心情。這樣的歷代內閣的立場今後也不會動搖。”安倍一方面重申:日本過去已經反覆表明了痛切的反省和衷心的道歉,先前內閣的立場依舊不可動搖,包括前首相村山富市1995年標誌性的道歉;同時也避免以直接的方式再次作出新的“道歉”。安倍還表示:日本未來的幾代人不必為過去的錯誤不斷道歉。在表示道歉時,安倍提及了所有日本曾侵略對象國名字,但中國大陸排在最後,在大陸之前是台灣地區。

眾所周知,安倍該談話的出爐過程堪稱“一波三折”,但該講話公布後,仍然引發日本國內和亞洲鄰國的不同評論。

日本執政的自民黨認為這是一個觀點充分、內容完備的談話。同為執政黨的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卻認為:安倍反省、道歉的表達,都是以轉述他人言論的形式出台,而他本人的實際想法並未清晰傳達。

反對黨方面: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表示,安倍的反省道歉不是發自自己的認識,可以說是在愚弄視聽,等於拋棄了“村山談話”時日本政府對歷史的基本觀念。

次世代黨的黨首平沼赳夫認為:後世日本人不必承擔道歉宿命的認識值得好評。因為對於戰爭的反省雖然重要,但道歉也該有所終結,無窮的重複道歉對走向未來毫無 益處,尤其在亞太地區不斷出現影響和平環境的因素這一大背景下,不該強調道歉,而應批判那些破壞和平的行為。

社民黨黨首吉田忠智表示,安倍談話比起“村山談話”來說是很大後退。而且談話中沒有提及慰安婦問題。
生活黨代表小澤一郎表示,安倍反省和道歉的腔調反應出他的不滿,而且對日本軍隊多有肯定讚揚,難以接受。

大陸和台灣反應:
中國政府通過新華社14日的報道指出,安倍沒有直接道歉,只是引用前任首相有關反省和道歉的詞語,並對安倍提到的日本後世不再具有道歉義務觀點進行了關注。

台灣政府也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總統馬英九表示本次日本首相談話能夠正視歷史,並有意維護亞太和平,但也強調日本永遠不能忘記侵略帶給亞洲各國巨大傷痛的歷史。

國際媒體:
韓國主流媒體則表示安倍談話缺乏誠意,引用前任的話語,他本人並沒有道歉的心理,是“村山談話”和“小泉談話”的後退,並認為日韓之間的冰冷關係只能延續。

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稱,安倍對戰爭進行了反省,但明顯迴避了像前任日本首相那樣的道歉和謝罪。同時,安倍顯然想取得一種平衡,即不過分激怒中國,也不通過發言煽動民族主義情緒。

《華爾街日報》稱,安倍迴避了自己道 歉,只是通過讚許前任的道歉聲明,巧妙的回應了鄰國的要求,而且表示日本人雖然會正確面對歷史,卻不會再讓後世承擔歷史遺留的義務和責任,這不僅是向日本 國民進行了可以擺脫戰爭罪責的宣言,同時是向中國和韓國等鄰國,發出“日本已經充分道歉,不要再對此提出要求”的警告。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