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環保

氰化鈉毒性強河北化工廠區居民多年買水度日

天津危險品倉庫氰化鈉引起大爆炸,化工廠區附近居民有如驚弓之鳥,但原來根據財經網17日報導,河北誠信有限責任公司因為其發往天津港的約700噸氰化鈉而卷進輿論“漩渦”,而居住在當地元氏縣化工廠區的居民,部分群眾多年來已經被迫買水度日。

天津濱海新區爆炸現場附近  2015年8月16日中國天津。 圖片:路透社
天津濱海新區爆炸現場附近 2015年8月16日中國天津。 圖片:路透社 圖片:路透社
廣告

財經網報導指,近日接到群眾舉報後調查發現,河北誠信有限責任公司等20多家化工廠,多年來將含有氰化鈉等毒素的污水大量排放,造成幾個村莊的地下水和農田污染,部分群眾被迫買水度日。

報導引述當地幹部表示,元氏縣已投入上億元治污,並於2008年底建了污水處理廠。但部分群眾認為,污染問題並未解決,生產生活依然艱難。

在元氏縣槐陽鎮北蘇村,耿均等村民說,近些年村裡打出來的井水有一層肥皂沫一樣的東西,聞起來刺鼻,根本不敢喝。一些村民說,耕地被污染後莊稼大幅減產,小麥越澆水苗越稀,過去每畝產1000斤,現在能產幾百斤就“燒高香”了。

在耿均等幾戶村民的院子里,財經網的記者看到有大水窖。他們說,這是從南杜村買來的清水,這一窖水約25元,省吃儉用能維持一個多月。捨不得用好水洗衣服,用“污水”洗的衣服總是硬邦邦,好像沾了什麼東西。

村民崔香君說,莊稼要麼被污水澆死,要麼旱死,成熟的玉米稈連半人高都長不到。全村大部分男人只能外出打零工維持全家生活。

在槐陽鎮里仁莊、李村和宋曹鎮南蘇村等地,都有類似的污染情況。村民們說,近些年附近建起來不少化工廠,北蘇村邊上一個100多畝的大沙坑,成了這些企業的“排污池”,污水常年慢慢滲透,進而污染了地下水。

據元氏縣環保局局長王占軍介紹,過去確實有27家企業向大沙坑排污,主要是化工企業,造成上萬名村民吃水困難。“但經過治理,淘汰、關停了一大批,最後只剩下了7家。”

根據縣環保局提供的排污企業名單中看到,作為元氏縣利稅第一大戶的河北誠信有限責任公司位列其中。據了解,元氏縣去年財政收入5億多元,這家企業利稅佔到近四分之一。

據河北誠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智群申介紹,企業有20多年歷史,目前已成為中國主要的氰化物及其衍生物生產基地之一,年產值20億元。“公司已通過有關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氰化鈉等產品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信譽和知名度。”另外,公司還獲得“河北省優秀民營科技企業”“中國化工500強企業”等榮譽稱號。

但企業的解釋與村民反映差別較大。一些村民質疑說,企業雖然通過環評認證,如果在執行中不按環保標準排放,照樣造成污染。

面對吃水困難、莊稼減產等污染問題,北蘇村、南蘇村等地群眾多次到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經過政府部門“協調”,從2005年開始,排污企業開始向村民發放“排污補償金”。污染情況日益嚴重,“補償金”也在增多,2010年達到150萬元。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