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劉芍佳:增長放緩顯示反腐政策的負面效應提前顯現

發表時間:

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新領軍者年會,也就是中國媒體所說的夏季達沃斯論壇10日上午在大連開幕。鑒於中國股市大幅震蕩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減緩的種種跡象,中國總理李克強在開幕式上的講話因此尤其引人關注。李克強在講話中試圖安撫市場的憂慮,強調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着陸”,中國不會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中國也會繼續改革的發向。。但當天,中國股市再度下跌。中國總理的講話是否足以化解市場疑慮?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經濟干預措施與安撫市場的意願是否完全合拍?面對增長放緩,中國政府是否找對了應對的藥方?我們電話採訪了英國布魯奈爾大學教授劉芍佳先生:

生態、健康與科技
生態、健康與科技 © 網絡圖片
廣告

劉芍佳:李克強在大連講話的主要精神就是安撫市場,給大家一點信心: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而且發展勢頭良好,因此,對中國經濟的投資、尤其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要有良好的信心。這是他(李克強)的基本意思。但是,市場是否會如他的意願而變化、發展,那是另外一回事。

法廣:政府最近一段時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有些措施是否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場的憂慮?這些措施和政府希望安撫市場的意願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並不合拍?

劉芍佳:應該說政府是希望市場操作穩健,向健康的發向發展。如果市場出現與政府的意願相反的變化的話,政府會幹預市場,採取措施,比如財政部決定加大投資,加大基礎建設投資等,這些都是政府想干預市場向經濟增長的發向發展的措施。應該說這樣的措施可以對市場起到穩定信心的作用,但這些措施的力度夠不夠?現在我們看到,所有指標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太大變化,有些指標甚至在下降,而且,許多中小企業都經營困難,面臨倒閉邊緣。在這種情況下大喊經濟基本面穩定、經濟發展勢頭預期良好……沒有微觀的基礎,無法讓人感覺到信心,感覺到支持,這就顯示出政府所說與實際發生的情況有很大矛盾,有很大出入,這就會導致市場對政府所說錯位,從而也導致大家看到的股市情況:市場並沒有對李克強的講話做出正面反應。

法廣:您剛才提到政府在經濟出現困難的時候,會啟動市場干預,但問題是干預的力度夠不夠。在您看來,是干預措施力度不夠,還是面對形勢沒有找對藥方呢?

劉芍佳:這個問題很好。但什麼是藥方?現在,這個藥方開不出來。為什麼?回顧中國改革三十年,真正動力在哪裡?是成千上萬政府基層官員的創造性、他們的激情和他們工作時的忘我投入、對政策的把握和對政策空間在制度層面的創新。真正的源泉在這裡,是這些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現在,這個源泉被掐斷了。反腐  我不是說反對反腐,反腐應該,但是反腐必然有代價,比如在對政府機構進行改革的時候,他們(官員)的好處沒有了,而工資並沒有上調,而且有這個約束,有那個約束,連出國也限制,連正常的出國談判也限制,不要說政府官員,就是國企的官員出國出差,都要按規定限制天數和時間,明明談判需要5天,但規定是3天,那也只能是中斷談判返回……在這樣的環境下,誰還能做事?既然不能做事,那就只有怠工,但怠工怎麼會有動力去發展經濟?連政府的官員都如此,而中國又是一個政府導向型的經濟體系,如果導向的力量不存在了,怎麼發展?所以,我個人認為,(反腐)負面效應提前到達了,而且,這種負面效應看來還真不能低估。這是政府不願承認、也不願看到、不願去問的深層原因。

現在要做的是:怎麼改變這種整體怠工的現象?大家也許聽到過中央政府多次呼籲“不作為”也是“腐敗”。話可以這麼說,但實際上能這樣畫等號么?法律上有這樣的條款說不做工就是腐敗么?能這樣判刑么?所以,問題就僵在這裡了。

法廣:就是說,中國經濟目前面對的困難不單單是一個發展模式轉型的問題?

劉芍佳:是反腐帶來的負面效應,這種負面效應現在看來非常嚴重。而且不能低估。以前認為反腐後,(社會)廉潔了,然後通過其他措施,開展一場政治運動,說不作為也是腐敗,來逼人有所作為,但是,在目前的這種激勵制度下,在目前的高壓環境下,哪個政府官員會有真正的動力去做事?而且,在這樣一個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制度下,制度的力量、發展的源泉從哪裡來?沒有人幹活!那國企不作為,政府也不作為,大家都在消極怠工。你想想:中國是一個以國企為領跑的經濟體制,火車頭都不跑了,跟着火車頭的那些民企就沒活可幹了,沒法發展。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秋風一來,馬上會有滅頂之災,中小企業就會出現倒閉潮……

所以,我認為,的的確確,房地產低迷應該是一部分(增長減緩)原因,但是,最可怕的是人沒有面對困難的創造力了,沒有去克服困難、改變局面的那種動力,這種動力現在沒有了,這是很深層的原因。政府反腐所帶來的負面作用提早體現出來了,而且,這種負面效應對經濟的殺傷力可能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嚴重。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