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李嘉誠撤資官媒為何窮追不捨?

李嘉誠在中國大陸撤資一事至今在官媒發酵。在新華社瞭望智庫發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怒聲數日後,人民日報也於周一發出“資本無國界,商人有祖國”,暗批李嘉誠忘恩負義。

李嘉誠
李嘉誠
廣告

人民日報署名李克濟的文章似乎比“別讓李嘉誠跑了”顯得“大度”,標題“對李嘉誠,與其挽留不如目送”。先從前篇官媒文章引發的輿論大嘩說起,然後發問,李嘉誠撤資“是正常的運作,還是道義的失守?是合法的進退,還是無奈的撤離?”然後也承認撤資這件事“難以從公共層面進行‘道德綁架’”,並說“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動,市場的規則就是遵守法治”。接着卻說:今天的大陸“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場透明,當然有足夠的底氣接受任何資本的歸去來兮”。並說中國官方對此事“從容淡定,舉重若輕”。最後的結論卻是“資本沒有國界,但商人有祖國”。端出了“祖國”這枚重炮,並警告李嘉誠們,大陸錯過的可能是一兩個商人,而他們失去的則將是與中國一起成長的整個時代。

至此,有網友指出,整篇文章的“殺氣”比那篇不要讓跑了還重。那篇說“雖然中國官方的錢財使用方法和過程,確實存在一些弊端,但是,這不能成為將‘寧與友邦,不與家鄉’的借口”。其實,兩篇官媒的文章,走的是一個路子。

此文被中國的大媒體大網站轉發,打開其中隨便一個,比如騰訊,發現後面跟着幾百則評論。但有意思的是,除了少數幾則,評論幾乎一邊倒,對這篇人民日報的文章讚揚少,批評多。有些指人民日報“越描越黑”,還有的網友說得很尖銳:“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場透明。一看又是亂說,為什麼不實行差額選舉,腐敗成風,司法如此黑暗,市場壟斷,官商勾結,中國還有多少窮人?有多少人沒錢看病,上學?”有的說,“又拿祖國壓人,為什麼不能包容”。

官媒的評論也引起外界注意,法新社有一篇“亞洲首富被中共認為忘恩負義”,核心的依據就是那句“資本無國界,商人有祖國”。

李嘉誠自己曾說,“我就是一個商人”,“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神化,也不要把我妖魔化”。

官媒為何對李嘉誠窮追不捨?這樣做會產生什麼效果?在不少人眼中,李嘉誠被視為一個重大的風向性指標,他的從中國大陸撤資,是否是他看到了未來的前景不佳?作為一個商人,如果他意識到了潛在的經濟風險還按兵不動,合乎經濟規律嗎?對此,您有什麼感想,歡迎在法廣“大家論說”發表看法。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