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西方應否擔憂被中國拖後腿?

發表時間: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尤其是今年六月中旬中國股市開始狂瀉之後,西方輿論不斷對中國經濟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增長表示擔憂,擔心中國經濟將拖垮全球的評論也甚囂塵上。上個月底,中國公布9月份的製造業PMI指數繼續低於枯榮線的消息再度引發新一輪的憂慮。

生態、健康與科技
生態、健康與科技 © 網絡圖片
廣告

中國經濟下滑、人民幣貶值等因素導致美聯儲上個月決定推遲提高利率,上述議題曾經是上個月土耳其二十強財長會議討論的焦點,而在下周即將在利馬舉行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年會上,中國經濟將依然是會議的討論焦點。

法新社今天發自華盛頓的前瞻性報道的標題就是:中國使全球經濟面臨考驗。就在會議召開的前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幹事拉加德就擔心地表示:美聯儲的生息以及中國經濟的下行必將導致市場動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周二將公布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估。法新社評論說,除了中國經濟難以達到預先制定的指標之外,俄羅斯經濟也急劇下滑。很明顯的是,如果說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國家曾經是推動世界經濟的龍頭的話,那麼,除了印度之外,其餘的新興國家正在拉全球經濟發展的後腿。這也是上個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下調經濟增長評估時所提供的依據。

此外,利馬年會將繼續聚焦美聯儲升息的議題。美聯儲此前已經多次表示將在年底之前提高銀行利率,這就很可能引發巨額的資金流動,也就是說,大量的投資資金將湧入美國,這將嚴重影響新興國家的資金來源。尤其是中國,中國最近一年多來,已經有超過五千億美元的資金流往國外,美聯儲的生息必將使資金外流的現象進一步加重。雖然,中國當局已經出台了限制性的政策,但其有效性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當然,除了有關中美的經濟議題之外,利馬會議還將討論巴黎氣候峰會綠色基金的融資問題以及如何採取措施打擊跨國公司的逃稅現象。

雖然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輿論普遍擔心剛剛復蘇的經濟將遭受中國經濟下行的負面影響,不過,除了政府官方外交色彩濃重的聲明之外,也有不少經濟學家似乎確實認為不必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過分擔憂。

比利時經濟學家艾迪安•德卡拉泰(Etienne de Callataÿ)就認為不必對中國所發生的股市狂瀉以及人民幣貶值等現象過分驚訝,他說,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的問題已由來已久,金融市場的大起大落只是這些結構性的問題終於浮出了水面。在中國所發生的這一切並沒有什麼新的趨勢。

他就人民幣貶值問題評論說,要在美國與中國之間維持固定的貨幣兌換率本身就是一個荒謬的決定,他認為人民幣與美元脫鉤是一個積極的決策。至於中國的股市下跌,對他來說,也不是一大災難。因為,股市不可能一味的上升,升到一定的程度必將會下降。對德卡拉泰先生來說,中國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家。一方面,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的問題並沒有實質性的改善,而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中有不斷出現積極的消息。他認為中國政府擁有足夠的籌碼將經濟增速維持在4%至6%之間,這一百分比對全球經濟來說都是一個令人滿意的數字。

目前在中國的波士頓諮詢集團總經理弗朗索瓦•康德龍(Francois Candelon)也在法國回聲報觀點欄目刊登文章,呼籲不要再就中國的所謂經濟危機多發感嘆。他認為,中國官方的決策或許不夠透明,人們對中國以及他的悠久文化或許缺乏了解,但是,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擔憂事實上與國際社會此前呼籲中國經濟從出口轉向內需的要求自相矛盾。中國政府如何能夠在大規模投資維持出口經濟的同時又減低其高額的內債?人民幣若要成為可兌換的貨幣又如何能夠無視市場規則?事實上,中國經濟的最新狀況顯示經濟轉型的苗頭已經初顯,被預測了多年的經濟着落正在進行中。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