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中國集體婚禮案”開審

發表時間:

10月13日是一度在法國鬧得沸沸揚揚的圖爾市“中國集體婚禮案”開庭的日子,案件的中心人物被指控犯有非法牟利和挪用公款罪的圖爾市前市長讓·熱爾曼日前自殺身亡,解放報刊登了該報對讓·熱爾曼的情婦出身於台灣的韓麗芳女士的專訪。

廣告

韓麗芳被指控在2008年與2011年期間因組辦中國人集體婚禮而非法盈利一百萬歐元。而她本人卻否認這些金錢流入了她個人的腰包,並且強調並不了解她的行為違反了法國的法律。

韓麗芳今年53歲,出身於高雄,父親是台灣交通部的高級官員,母親則是一家電影公司的管理人員。在台北專修公關課之後於22歲來到法國,開始在圖爾市定居。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加入法籍。目前與第二任丈夫分居。2007年她在一個偶然的場合遇見圖爾市當時的市長讓·熱爾曼,從此兩人就陷入了一場不可能的愛情故事。

 法國拒絕確認法籍聖戰分子被法軍炸死

法國軍隊轟炸在敘利亞的法籍聖戰分子,這是費加羅報頭版的巨幅標題,該報報道說,可能有六位在敘利亞參加聖戰的法國人被法軍炸死,不過,法國政府否認他們是法軍轟炸的目標。該報內頁文章指出,正在約旦訪問的法國總理瓦爾斯並未就是否有法籍聖戰分子被打死一事作出明確的肯定或者否定。費加羅報引述專家指出,法軍在敘利亞展開轟炸活動既符合國際法又符合法國的反恐法。所謂國際法,這位專家指的是聯合國憲章第51條,與美國在911事件之後發動的反恐軍事行動同出一轍。費加羅報還引述法國政府消息來源報道說,法國在敘利亞以及伊拉克參加聖戰的人數大約為491人,他們越來越積極地參與戰爭,他們在伊斯蘭組織中的地位也隨之上升。費加羅報還在同一版面介紹了英國政府上個月就已經向英國國會確認,英軍在敘利亞炸死了兩名英國籍聖戰分子。費加羅報在社會版刊登了法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有關移民的統計數字,據介紹,最近九年來,在法國出身的外國籍移民的總人數增加了70萬,九年以來,已經有一百萬居住在法國的移民獲得法籍。

左翼解放報聚焦在全球輿論界支持率極高的教皇方濟各,指出在天主教內部廣受爭議的教皇,難以利用國際輿論對他的支持來推動教廷內部的改革。解放報頭版刊登教皇方濟各手摸額頭,垂頭喪氣的巨幅照片,相對應的標題是:七大挑戰,顯然是借用了基督教的宗教術語七大原罪的格式。

諾貝爾經濟獎顯示經濟學界峰迴路轉

天主教的十字架報介紹了今天由法國國家貧困以及社會排斥觀察署在巴黎組織的有關貧困問題的討論會,該觀察署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在法國保障最起碼的衣食住,每個月必須擁有的最低收入是個人1400歐元,一家四口則最起碼的月收入必須在3300歐元以上。該報社論文章就周一公布的諾貝爾經濟獎評論說,國際經濟學界正在發生轉變。過去幾十年來經濟學潮流是推到一切障礙,推動市場自由化,這些經濟理論有其積極的後果,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國家得以迅速的發展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但是與此同時,社會不平等也隨之不斷加劇,經濟發展雖然飛速但卻似乎無力掃除貧困。這就說明,富人財富的增加並不會自然而然地使窮人們擺脫貧困。因此必須尋找新的途徑使所有的人都能從經濟發展中受益。這就是為什麼最近幾年來獲獎的經濟學家都是例如安古斯·蒂頓、約瑟夫·斯蒂格利茲以及保爾·克魯格曼等關注經濟發展的社會效益的經濟學家,這也是為什麼托馬斯·皮凱蒂的新書《二十一世紀的資本論》能夠引發如此巨大的反響。十字架報最後指出,雖然目前經濟學家們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不過,經濟學再度與社會政治相掛鉤,這本身不失為是一個好兆頭。

法共人道報則在法國勞資衝突日益加劇之際採訪了法國著名哲學家埃德加·莫蘭,年過八十的埃德加·莫蘭就法國航空公司近日發生的職工追打高管的事件表示法航職工並沒有犯罪。莫蘭認為在財政緊縮的今天,法國政府應該有勇氣追回跨國公司幾十億的逃稅款,以此保障法航、法國鐵路公司等公共服務行業職工的就業。

周二各報有關中國的報道相對罕見,費加羅報經濟版就中國經濟採訪了英國滙豐銀行中國區行政總裁黃碧娟(Helen Wong)。黃碧娟在訪談中表示中國經濟正在向一個更加可持續增長的模式轉變,她期待中國明年推出的第十三個五年計畫將進一步開發中國市場並且加強對基礎設施的投資。針對人民幣自由兌換問題,黃碧娟認為2017年,人民幣將成為百分之百可自由兌換的貨幣。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