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十三五規畫 北京尋求新的增長

發表時間:

在經歷今年夏季的股市風暴和出口嚴重下降之後,周四在北京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布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計畫,為未來中國經濟制定中期發展的目標,法國《費加羅報》等評論指,面臨人口老齡化和經濟發展下行壓力的北京試圖尋求新的增長, 側重發展高技術和提高內部需求,也有分析指,中國所提出的經濟發展中期目標仍然不夠清晰。

2014  11 24
2014 11 24 REUTERS/Kim Kyung-Hoon/Files
廣告

在周四的五中全會公報中,北京將未來至2021年稱為“至關重要”的關鍵時期,首先是增長目標:十三五提出的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市人均收入與2010年相比翻番。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中國解決仍然存在的7千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因此扶貧將是十三五計畫的重要內容。常駐上海的一位經濟分析師殷敬棠(Jason Inch)認為,中國未來發展,質量的提高應該更重於數量增長,改變舊的工業經濟增長為新型經濟增長模式。就備受關注的GDP增長的目標,計畫提出未來五年經濟年增長為6.5%,低於此前提出的7%。法國《回聲報》評論指,這一數值顯示中國政府接受了經濟增長放緩的現實,同時排除經濟存在“硬着陸”的風險。而路透社也援引民生分析指,中國在十二五目標提出“平穩較快發展”,十三五目標則是“中高速增長”,客觀上存在潛在的增長速度下行,繼續保持7%的增速有難度。

其次是人口政策的調整,這是此次五中全會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速和由此對國家和地方財政帶來的巨大醫療保健開支,紅色中國終於放棄自1970年以來實施的嚴格獨生子女政策,對國民全面放開生育二胎。北京希望以此來提振經濟增長萎靡前景,相關統計預期,至2025年,中國年齡在60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普遍分析認為,由於教育、醫療、購房等成本增高,加之人們生育觀念的轉變,預期短期新增出生人口難以大幅增加。路透社援引民生數據指,在2013年放開單獨二胎後,次年全國新出生人口僅比2013年高47萬人,低於預期。而此次如此迅速的全面放開二胎反映出中國的人口結構的確已經發生了趨勢性變化,勞動適齡人口的下降和老齡人口的增加將對經濟產生深刻影響,民生預期指 利率可能長期下行,養老醫療等服務業將迎來春天,而房地產等相關產業將面臨天花板。

中國工業受到生產過渡影響,而快速的全球化也增加了經濟增長的脆弱,由此中國政府將提高內需、發展服務作為發展的關鍵。而這一方針已經開始實施,據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已經超過第二產業,佔到60%,明顯高於去年同期50%的數值。十三五計畫更是提出要加速服務業的發展,放鬆管制,降低服務業的准入門檻,同時對若干領域如:醫療、教育、養老、健康和金融等,擴大吸引社會資本和外 國資本。

計畫中的另一大支柱性的內容是強調革新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被首次列入十大目標,同時在五大發展理念中提出“綠色發展”,首次提出“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這一有別與過去先污染後治理的思路。《費加羅報》評論指,在巴黎世界氣候大會召開及法國總統奧朗德11月1日為籌備大會訪華前夕,北京提綠色發展以表達中國對抗氣候變化的積極意願。

此外是創新發展,此前的五年規畫並沒有把 創新單獨作為一種理念來論述,這次重視程度明顯提高,意味着未來增長方式將進入一個生產率驅動的時期,北京鼓勵諸如“小米”等眾多民營高科技企業的發展,也同時解決每年大批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費加羅報分析指北京要在這方面取得成果,必須解決好國有大型企業的關係,這些行業壟斷性的國有集團往往與中央高層有着經濟利益的密切關聯。評論指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上台發起的國企改革成效微弱,而國有經濟增長的放緩與公共投資減少、人民幣的貶值等因素有關。

中國十三五規畫在本次中共十八大五中全會通過後, 將提交到明年三月份的人大會議上正式批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