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兩岸/歐洲/政治

“馬習會”備受國際矚目 歐盟稱充滿希望的一步

台灣總統馬英九將於7日在新加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對此歐洲聯盟對外事務部表示,這是充滿希望的一步,歐盟將繼續關注事件發展。新加坡外交部周三傍晚發表聲明指出,新加坡是基於海峽兩岸雙方要求,協助這次兩岸最高領導人於7日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的歷史裡程碑。 

廣告

台灣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歷史性會晤本周六將於新加坡舉行,此次海峽兩岸領導人的會晤受到國際注目。

據《中央社》引述歐盟對外事務部發言人柯契姜琪克(Maja Kocijancic)在回覆郵件中表示,歐盟已經注意到兩岸領導人將舉行會議的訊息。歐盟相信這是充滿希望的一步,也會持續關注事件發展。

另外,針對習近平與馬英九歷史性的會晤,英國《每日郵報》稱,這一歷史性會面將是海峽兩岸自1949年以來,雙邊敵對關係的重大轉變。

而法新社報導指出,台灣總統馬英九執政以來,兩岸開啟直航,雙邊貿易與旅遊大幅增長,雙方建立起以前難以想像的關係,“馬習會”將是兩岸前所未有的官方高層會面。

新加坡:“馬習會”是兩岸關係歷史裡程碑

新加坡外交部周三傍晚發表聲明指出,新加坡是基於海峽兩岸雙方要求,協助這次兩岸最高領導人於7日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的歷史裡程碑。

聲明說,同時做為中國大陸和台灣長期以來的好友,新加坡樂於協助並成為雙方直接對話的地點。

聲明說,新加坡一直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支持有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各項倡議,包括雙方直接交流,諸如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歷史性辜汪會談。

另外,聲明強調,今年是新加坡和中國建交25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於11月6、7日赴新加坡進行國是訪問,此事與兩岸領導人之間的會談無關。

新加坡外交部是回應媒體詢問有關兩岸領導人於7日會面一事,發表此項聲明。

 

另外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黃介正認為,“馬習會”十分重要,將使兩岸關係掀開新頁。

不過,也有部份觀察家指出,“馬習會”可能對大陸及中國國民黨在明年1月的選舉造成負面衝擊,目前國民黨的支持率下跌。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系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分析,美方將會密切關注“馬習會”的發展,美國一方面希望兩岸關係解凍並改善,但另一方面認為,馬英九的和解政策有些過頭,可能削弱台灣的安全。

“馬習會”中國學者怎麼看?中國大陸涉台學者朱衛東周三說“馬習會”將傳遞“清晰而強有力的信號”,就是全力維護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建構的兩岸和平發展大局,“絕不允許島內外任何力量阻礙破壞”。

朱衛東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他向中新社作上述表示。

朱衛東表示,“馬習會”是兩岸關係66年來“石破天驚的重大歷史事件”,其意義和影響在於兩岸領導人在兩岸關係邁入“新的關鍵十字路口上”,為下一步的兩岸關係發展“交換看法、指明方向”。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