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習馬會:各方解讀為什麼見

發表時間:

11月4日,中共台辦主任張志軍忽然宣布,經有關方面協商,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將於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張志軍稱,此次會面雙方以“兩岸領導人”身份和名義舉行,是雙方商定的。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解決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

台灣總統馬英九(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與11月7號在馬來西亞會晤
台灣總統馬英九(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與11月7號在馬來西亞會晤 路透社
廣告

幾天來,這一消息在中國大陸網上並未引起如當年連戰訪問大陸一般的熱烈討論,激發激情的,反而是左派對台灣綠營對此會面反彈的批判。由於缺乏對兩岸關係的整體論述,網絡上的右派公知對此事基本並無系統的反應。

國家主義立場的網站“海疆在線”刊文“八成台灣民眾支持習馬會,台獨還在掙紮”。

文章提出,最新民調顯示,八成以上台灣民眾支持兩岸領導人會面,而 從“習馬會”消息公布起,台灣一些政治勢力固守“逢中必反”思維,文章呼籲民進黨等政治團體應珍重歷史機遇,勿“自曝其短”。

人民日報社的《海外網》刊文《面對“習馬會”綠營為啥如此吃味?》。

作者王大可認為,要把兩岸交流紅利落實夯牢,制度化顯然是不二法門。“習馬會”顯然就是要為以後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探索機制,定立規矩。借用大陸政治語境中的一句話來說,這種規矩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王大可認為,“習馬會”是要為兩岸關係的未來定調,如同一個套在“台獨”身上的緊箍咒,讓繼任的島內領導人不能像當年李扁那樣肆意妄為。文章建議民進黨,利用“習馬會”行將邁出第一步的契機,為民共的交流博弈預留後手和活棋。

11月4日,經常被國信辦要求各大網站轉載的禦用微信號“學習小組”刊發了“習先生心中的兩岸關係,馬先生你可懂”,對此事的歷史意義大加闡發。

這篇文章說,“這事,自1949年以來,快70年了,一直沒人做過。習近平和馬英九無疑是在創造歷史,無論兩岸關係走過了怎樣艱難的道路,我們終究需要真正的胸懷與智慧,向對方再走近一步。而這,需要有擔當、有誠意的政治家向前推動。”

同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俠客島”則將此次會面定義為“為將來兩岸開啟新局埋下的伏筆”。

作者認為,兩岸領導人直接會面,將兩岸的互動升高到了最高層級,有助於解決目前尚待處理的問題,對兩岸和解制度化和增加政治互信都有幫助。所謂萬事開頭難,先例已然立此存照,將來只要時機合適,兩岸領導人再次互訪就會容易許多。

11月5日,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陶儀芬在香港的“端傳媒”撰文談習馬會。

她認為,北京在思考台灣問題從來都不是放在兩岸關係的脈絡下來思考,而是放在中美、中日的大國關係下來思考。面對最近針對中國隱然若現的新圍堵態勢,北京最近異常積極地與各國創造“友好關係”。

習近平對馬英九卸任後的地位沒有興趣,對國民黨是否勝選也未必在乎,在這個時候安排“馬習會”就是要在區域製造一個中國仍是努力締造和平的“和平製造者”的形象,緩解南中國海爭議所給人的霸道形象。更進一步,透過“馬習會”框住台灣,也為中國提供了美日新圍堵政策的突破口。

陶儀芬認為,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參與是每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無論是兩岸關係或是國際參與都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萬靈丹,真正台灣未來發展的競爭力還是來自於完善自身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制度。

馬習會突襲式的舉行,會多大程度改變台灣政治的進程,這將會是台港中民主人士共同關心的重點,而馬習會能多大程度把台灣套在中國的軌道上,也將影響東亞區域的穩定與安全。

長期以來,北京學者陳永苗鼓吹“改革已死,民國當歸”,主張以民國法統救贖當下困局,因此被視為所謂民國復興運動理論家。

對馬英九此次和習近平會見,陳永苗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認為,“習馬會說明中共對民進黨執政手足無措。中共其實是不怕意識形態的對立的,就是害怕不接觸,只要接觸他就有招,控製得了或者煳的住局面。美國接觸着,就入局了被騙身了三四十年。民進黨現在對中共來說,最大的恐懼,並不是擔心獨立,而是不接觸,它不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怎麼出招或者應招。習必須面對民進黨執政,但與民進黨接不上關係,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所以降低自己的身段,互稱先生,給民進黨看。習馬會還是衝著民進黨去的,馬錶態要常規化。就一形象工程,其本身造成的新聞效應甚大,制度慣例約束力甚小乃至沒有。”

在陳永苗看來,“連戰,馬英九的政治經濟私利,都是在兩岸和平的大義之下。民進黨的變節,例如謝長廷的那次,也是在這種大儀之下,如果大儀覆蓋不住,民進黨還不好意思與中共勾搭。。馬英九心裡應該如同汪精衛那麼自我感動悲壯自況。國共合作在台灣人眼裡,有着汪精衛叛國那般底色。萬事互相效力,歸於民國。習馬不過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都促成民國復興,習馬自己滅亡而已。”

陳永苗認為,蔡英文的大陸政策,應該會採取“無必要,不接觸”原則,頂多再加上凍結“台獨黨章”,來獲取大陸被洗腦的愛國民眾的信任,和暫時避開被中共用來煽動攻擊。因為“一個中國”在當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本來應該就是的“中華民國”。

“無必要,不接觸”的維持現狀,符合“一個沒有中共的民國”預設,符合“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兩個中國”局面。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