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地區選舉議席建制派仍佔優 「傘兵」有突破

佔領運動(又名雨傘運動)後首次地區議會選舉雖有破紀錄的47%投票率,但未有改變建制派把持的局面,但首次以「(雨)傘(新)兵」參選的五十多名年青候選人中,有六人勝出,部分更以少量票數敗給連任的政壇大員。學者認為,雖然有泛民元老級議員敗陣,但「傘兵」成績不俗,顯示「首投族」力量,影響明年的立法會選舉部署及選情;有學者更認為,選戰結果顯示政黨應加快更替。

廣告

經過一夜點票,區議會選舉結果今(23日)天清晨揭盅。連自動當選議席在內的431個總議席中,建制派至少取得183席,佔總議席43%。當中,民主建港聯盟(民建聯)仍是最大黨,共得119席,但因取消委任,較上屆少17席。工聯會贏得29席,與上屆持平。另外,新民黨與公民力量合並後,贏得26席;自由黨取得9席,數量與上屆相同。

泛民主派方面,成績較上屆理想,連空降參選的「傘兵」,有105人當選。當中,民主黨奪43席,較上屆少4席;新民主同盟的當選率最高,16人出選,取得15席;公民黨有10人當選,較上屆增加3席。至於逾五十名首次參選的「傘兵」,有至少七人當選。

另外,激進的人民力量、熱血公民及社會民主聯機則全軍覆沒。不過,他們的參選,卻成功「鎅走」(即拿走)泛民候選人少量票數,令他們輸給建制派。最明顯的例子是民主黨的何俊仁和民協的馮檢基兩位政壇元老:熱血公民鄭松泰取得391票,令何俊仁以277票之差輸給獲鄉事及建制派支持的前律師會會長何君堯;至於出選深水埗麗閣選區的馮檢基,則被舊屬黃仲棋「鎅走」215票,以99票之差敗給民建聯新人陳穎欣。

循俗稱「超級區議會」之途晉身立法會的何、馮二人,今次未能連任,明年將難以再循此途入局,令現時3:2的泛民與建制超級區議會議席比例可能逆轉。能否由剛取得超級區議員提名所須議席的新民主同盟或傘兵填補,政治學者宋立功表示,現時尚屬未知之數;而中大學者蔡子強則憂慮,泛民的第二梯隊未有足夠全港知名度奪取超級議席。至於新民主同盟,當初以反對超級區議會突圍,立法會議員範國威稱,會慎重考慮是否參選。

「超級區議員」是指經功能組別 (區議會二)晉身立法會的議員,所有民選區議員只須取得15名區議員支持,便可參選,再經全港未有其他功能界別投票權的選民一人一票選出,故此,候選人須具一定全港性知名度才有望勝出。

是次選舉中,傘兵有七人當選,當中,徐子見擊敗立法會建制派議員鍾樹根,而游蕙禎更只以約三百票見負於三度連任的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蔡子強認為,「傘兵」的表現比預期好,將會影響明年立法會選舉部署。城大宋立功更認為,「傘兵」已經成為政治的新勢力,不可少看。而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主任馬岳亦表示,佔領運動效應,成功動員較多首次投票選民,年輕候選人的選情相對資深參選人理想,以至泛民和建制派都有資深議員落馬看來,政黨需要加快更替。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