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威脅歐盟

發表時間:

歐盟如何共同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這是周三費加羅報頭版的巨幅標題,歐盟委員會從周三開始討論中國是否應該獲得市場經濟的地位問題。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曾經獲得承諾將可能在加入十五周年之後獲得市場經濟的地位。但是,費加羅報指出,一旦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西方將不再可能對中國產品展開反傾銷或者反補貼的制裁,屆時,中國產品將如潮水般湧入西方市場,這必將導致成千上萬的工人失去工作。費加羅報在內頁經濟版用整整一個版面的篇幅從多個角度對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以及歐洲經濟將產生的影響做出了分析與評論。

廣告

首先是費加羅報駐布魯塞爾記者讓-雅克•梅維爾(Jean Jacques Mevel)的文章,梅維爾曾經是該報駐北京記者。文章指出,歐盟委員會今天討論的議題,也是美國各界熱烈爭論的議題,因為,對中國經濟是否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運行的問題的答覆,將涉及到歐美數百萬職工的就業,僅法國一國而言,就有三十多萬職工將可能因此而失去工作。去年秋季,大西洋兩岸的商界委託華盛頓的智庫華盛頓經濟戰略學院展開的一次調查報告顯示,西方的紡織業、冶金業以及電子工業將因此而受到重大的衝擊。而西方將失去目前所擁有的保護措施,也就是徵收反傾銷以及反補貼稅。歐盟正在進行中28起反傾銷調查中有16起針對中國。

文章評論說,對美國來說,由於總統競選的原因,此一議題的討論早已一錘定音,那就是中國經濟並不是市場經濟。但是,從歐洲來看,答案似乎並非如此簡單,雖然法國與德國也同樣面臨著國內的大選,而且,中國在世貿組織的過渡期地位無論如何將在今年12月11日結束,因此,歐盟必須在此最後期限之前做出明確的回答。但是,文章認為,雖然歐盟委員會天啟動了首輪討論,但是,此一議題的重要性超出了歐盟委員會以及歐洲議會決策權的範圍,最終還必須由歐盟峰會,由歐盟28國的首腦通過全票通過的表決方式方能決定。最早也要等到今年夏天。歐盟的司法專家認為,從原則上來看,歐盟除了接受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之外,別無選擇。不過,歐盟可以在某些細節上做文章,比如說,要求延長某些行業的過渡期。

文章指出,不出所料,歐盟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依然是各成員國個說個話,分歧重大。英國是傳統上推崇自由貿易的國家,荷蘭的港口因中歐貿易而得益,所有,英國與荷蘭兩國都明確支持中國,而法國,意大利以及別的中歐國家,則相對保留,擔心本國的工業因此而受到衝擊。最終,可能還是同往常一樣,由德國來最後敲定。德國在擁護以及反對之間搖擺不定。之所以擁護是因為這必將推動德國對中國的進一步出口,之所以反對是由於擔心中國作為競爭對手將越來越強勢。德國總理默克爾早已就此事表態,默克爾日前在上海訪問時就表示,德國從整體上來說,並不反對,但是,希望能夠維持對歐洲某些行業的保護。

費加羅報在同一版面刊登了該報駐上海記者塞巴斯蒂安•法萊蒂(Sabastien Falletti)的文章,標題是:習近平的關鍵策略。文章認為,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以及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儲存貨幣,這些都被中國政府認為是中國走向世界,鞏固大國地位的標誌性的步驟。北京密切關注布魯塞爾周三啟動的相關討論。文章引述中國國內學者指出,中國擁有說服歐盟的一張王牌,那就是中國政府已經承諾將參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所提出的3150億歐元的投資計畫,不過,北京並未明確其參與度,預計在有關市場經濟地位的討論過程中北京將逐漸明確數字。

歐盟工會組織的代表向歐盟拉響警報,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將導致350萬人失業。工會憤怒地向費加羅報表示,歐盟至今依然未出台具體的調查報告,也沒有同企業界僱主以及工會組織做出共同交流。

那麼,法國政府在此一問題上持何立場?費加羅報就此問題詢問了法國負責貿易事務的國務秘書,馬蒂亞斯•菲克爾(Matthias Fekl) ,菲克爾辦公室拒絕明確回答而是將球踢給了法國外交部。費加羅報分析說,這就說明實際上法國在此一重大議題上並沒有發言權。

此外,財經報紙回聲報在觀點欄目刊登了一篇對中國經濟的評論文章,文章的一個副標題是北京對股市的失控彰顯了國家資本主義的局限性,另一個副標題則是:容克的3150億歐元的投資計畫至今依然杳無音信。

周三法國各大早報都重點關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周二發生的造成十人死亡的恐怖襲擊事件。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