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中國經濟繼續面臨巨大壓力

發表時間:

中國的經濟形勢牽動着世人的目光。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動向必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2015年,受進口暴跌13,2%的拖累,中國的外貿大幅下降7%,反映出中國經濟持續放緩的趨勢。中國貿易的大幅縮水與北京定下的6%的宏偉增長目標形成鮮明對照。全年貿易順差以3.69萬億元的數字創下歷史新高,雖然12月份,外貿形勢略有好轉,但2016年,中國經濟仍面臨巨大壓力。

廣告

法新社引述中國海關總署周三公布的數字指出,2015年12月,中國出口1.43萬億元,同比增長2.3%;進口1.05萬億元,同比下降4%;貿易順差3820.5億元。按美元計,出口和進口分別同比下降1.4%和7.6%。

2015年全年,中國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同比下降7%,為2009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遠遠低於6%的政府預期目標。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進口10.45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和13.2%。全年實現貿易順差3.69萬億元,同比擴大56.7%。2015年從而成為最近25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幅度最弱的一年。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表示,2015年,中國出口值下降,主要原因是外需低迷,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破壞了世界經濟增長動力,國際經濟總體復蘇乏力,導致全球貿易進入深度調整期,進而抑制中國出口增長。進口值下降幅度較大,主要由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中國大宗商品進口量增速的放緩。不過, 中國海關發言人也表現出了某種樂觀,他透過一份公報表示:民營企業在國際貿易中表現出了強勁的活力。

彭博新聞社則引述麥格理證券股份公司(Macquarie Securities)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的觀點注意到:由於2015年國際貿易整體縮水,中國在全球出口業務上的表現實際上要好於其他國家。中國在全球的出口業務在擴大。

然而,剛剛開始的一年,能否帶來較大轉機?對此,分析人士並不十分樂觀。有觀點指:2016年,世界經濟低增長、外需低迷的情況,不會有明顯的改善,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仍然面臨很多困難。

路透社報道指出:歐美經濟復蘇以及人民幣彙率貶值,帶動中國去年12月,美元計價出口同比降幅明顯收窄;但除美國外,其他海外經濟體經濟增長仍面臨不確定性,意味着今年中國外貿出口會有回暖,不過增速不宜樂觀。

分析人士認為,外貿“馬車”已經失靈,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在去產能、去庫存壓力下難見起色,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仍將處在放緩通道,財政政策成為穩經濟主角,降息空間不大、但降准仍是大概率事件,人民幣彙率長期繼續看貶。

報道引述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的觀點指出:去年12月,進、出口均好於預期,預計2016年出口可能恢復,但增速不宜過分樂觀。之所以“能好些”,是因為2016年,全球經濟會比2015年好一些,而且人民幣彙率市場化/使得彙率/高估/對出口的抑製作用/會降一些,因此認為:出口可能得到恢復。

“增速不宜樂觀”,是因為全球經濟還是較弱復蘇,除美國之外,其它國家或地區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另外,中國的出口競爭優勢,總體在下降,也會影響出口增速,總體上預計,2016年出口增速在零左右。

分析人士預計,2016年,美國經濟將繼續復蘇、歐元區和日本低迷之下有所回暖,新興市場也略有改善,但貨物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結構性變化可能難以逆轉,大宗商品價格可能穩中偏弱,預計2016年,中國出口、進口同比增速分別為3.5%、1%。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