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2016 :台灣政治生活大地震

發表時間:

2016年台灣大選已經落幕。立場傾向獨立的民進黨在總統選舉以及立法選舉中都取得了不容置疑的勝利。至少在未來四年內,兩岸關係能否平穩發展,無論對於台北,還是對於北京來說,都將是一項嚴肅的挑戰。如何解讀這次台灣選舉的結果?兩岸領導人有多少空間面對目前的新形勢?長期因為“台獨”立場而被北京拒之門外的民進黨是否有與北京溝通的渠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採訪了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先生。

2016年1月16日,台灣新當選總統蔡英文與支持者共慶選舉勝利。
2016年1月16日,台灣新當選總統蔡英文與支持者共慶選舉勝利。 路透社照片
廣告

杜懋之先生認為,這次選舉之後,兩岸關係在一段時間內可能進入一種“冷和平”狀態。他首先談了他對這次選舉意義的看法:

杜懋之:有人認為這次選舉其實是台灣第一次名符其實的政黨輪替,因為這是國民黨第一次在立法院失去多數黨地位,可以說這是台灣政治生活中的一次大地震,民進黨不僅掌握行政權,也掌握立法權,這與2000年至2008年時的情形大為不同,因為當時民進黨雖然掌握行政權,但在立法院卻是少數政黨,所以,一些特別的立法議題經常引發緊張關係,摩擦不斷。但這一次民進黨有更多活動空間去推動其政策落實。

法廣:您長期關注民進黨的成長與發展。就您的觀察,民進黨在獨立問題上的立場定位這些年來是否有一定的變化?或者說所謂變化只是表面性的,只是為了在競選活動中遮掩不變的本質?

杜懋之:我認為蔡英文和她的競選活動在獨立與統一問題上所表述的立場,代表着民進黨內最溫和一派的立場。這樣的立場並不是剛剛出現,1999年陳水扁競選總統時,民進黨通過了一項《台灣前途決議文》,簡而言之就是凍結了獨立綱領。雖然凍結並不是放棄,但這也意味着蔡英文就任總統以後要推行的政策,不會是以創造條件獨立為目的。在凍結獨立綱領之外,她想要達到的目標是找到一種可以和北京對話的可行辦法,以期化解這個問題可能引發的過度緊張關係。

法廣:這些年還是有像陳菊、謝長廷這樣的民進黨要員得以赴大陸訪問。這些民進黨成員個體與北京方面的接觸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民進黨與北京的關係?

杜懋之:我覺得北京方面,至少是那些負責台灣事務的官員對民進黨、對民進黨內的不同傾向、不同派系等已經有更多了解。我們注意到,民進黨2008年競選失敗後,北京方面開始努力和民進黨建立聯繫。我認為這有兩個目的:首先是想了解,因為這畢竟是北京比較陌生的事務,只有少數幾位有機會去台灣的專家對民進黨有所了解;另一個目的是施加影響。我想,北京方面與民進黨接觸的最終目的是想推動民進黨放棄黨綱中的獨立建國主張,這是北京方面首當其衝的目的。從這一點來說,這些民進黨成員與北京的接觸並沒有能改變什麼,北京並沒有達到它的目的。

法廣:去年11月初,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的歷史性會晤在何種程度上會成為蔡英文政府的難題?

杜懋之:我的確認為這將是蔡英文政府要面對的難題。我覺得,北京接受這次習馬會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標準拉高,希望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就是在兩岸關係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情況下,北京方面可以靈活應對,包括接受像習馬會這樣在五年前還根本不能想象的會晤,就北京方面而言,新加坡會晤打破了一個禁區;但在台灣而言,其重要性相對較弱。從北京對台政策的發展來看,這次會晤確實是一次有歷史意義的事件。但在我看來,這也可以是一把雙刃劍,標準拉得太高的話,倘若兩岸關係不像希望的那樣好,那對台灣也會不利。

大選結果顯示北京對台政策失敗

法廣:今年是台灣總統直選20周年,從1996年的第一次總統全民直選活動至今,20年間有過6次總統選舉。在今年,有很多小黨參選,2015年年初才成立的時代力量在立法選舉中支持率超過6%,贏得了5個席位,成為立法院第三支力量。您怎麼看台灣政治版圖出現的這種變化?

杜懋之:我覺得兩岸關係確實是台灣政治生活的一個結構性因素,迫使兩黨政治成為一種必然,一方面是比較傾向獨立的民進黨,另一方面是比較傾向統一的國民黨。當然,實際情況遠比這複雜。台灣政治生活中的所有話題都與兩岸關係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繫,其他黨派幾乎沒有生存空間。我感覺,時代力量的勝利可以理解成台灣年輕人開始拒絕把一切問題與統獨問題、與兩岸政策掛鉤,時代力量在這次選舉中的勝利就是這種聲音的表達。

法廣:這20年間,北京面對台灣選舉的策略是否有所改變?影響選舉走向的能力是否始終如一、始終有效?

杜懋之:20年間北京方面的策略變化非常大。1995年至1996年的選舉中,在江澤民政權下,中國選擇了一種強力施壓策略,這就是當時的台海導彈危機;1999年-2000年的選舉中,北京延續了這種策略,總理朱鎔基嚴辭威脅台灣不要選出傾向獨立的領導人。但2005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那時起,胡錦濤政權試圖與國民黨合作,實現兩岸共榮。這項策略可以說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如今的問題是:習近平是否準備繼續這項策略。我認為,習近平會改變策略,因為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大勝,可以說宣告了這種與國民黨合作、謀求統一的策略的失敗。這是一次重要的轉折點,民主台灣表達了他們對這種策略的反對,所以,可以預期習近平會做出一些調整。總的來說,中國對台政策有兩次大的轉折,一次是在1995年,一次是在2005年。

法廣:是否有跡象顯示習近平已經有新策略呢?

杜懋之:到目前為止,習近平在對台政策上做了兩件事,一是接受與馬英九舉行那次歷史性會晤,二是他在2015年3月的兩會期間就“九二共識”做出的一項聲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可以說是他對兩岸關係未來的看法。如今看來雖然有些不太明朗,但還是有點威脅的語氣,讓人感覺他好像在說:如果兩岸關係不是以民進黨拒絕承認的“九二共識”為基礎的話,那就要想到後果。那麼,這些後果會是什麼呢?我想,第一種可能是終止兩岸“外交休兵”。

九二共識外可否有新的共識?

法廣:台灣這次新的政黨輪替發生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無論是在內政,還是在外交上都顯示出一種強硬姿態的背景下。人們是否更有理由擔心兩岸間會發生比較嚴重的緊張關係?

杜懋之:就這一點,我覺得有好幾個層面很值得關註:首先,習近平正因為強勢,也因此可以有更多靈活的空間,就是說他有可能做出非常突然的、重大的改變,與馬英九在新加坡的會晤就是例子;其次,最近五年,中國的地區外交政策尤其集中在南海和東海的領土主權爭議,台灣問題有些退居二線。我覺得,如今,北京有可能重新把台灣問題拉到前台。北京有可能改變角度,調整政策。兩岸是否能攜手努力,這個問題現在沒有答案。我個人看法比較悲觀,我知道有些人比較樂觀,尤其是在民進黨內,這些人認為他們可以找到與北京共事的方式。事實如何,兩三個月後就會見分曉。因為相關的討論從今起在蔡英文團隊的特使與北京之間展開,嘗試找到可以讓兩岸共處的新方式,這會很難,5•20時我們就會有一些答案。

法廣:在5•20之前,民進黨是否有可以和北京對話的特使呢?

杜懋之: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問號。民進黨有沒有自己與北京對話的特使?很多民進黨人近年來曾經去中國,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發現誰會是蔡英文的特使。雖然有些傳言,但沒人可以確定。

法廣:北京方面近期反覆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但是,20多年過去,台灣青年一代成長起來,這次選舉的結果是否也顯示“九二共識”離這一代人很遠?

杜懋之:我對這次選舉的分析正是這樣。我覺得,馬英九在過去8年中傳達的一個信息就是:台灣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與中國大陸的進一步交往、通過和緩、穩定的兩岸關係迎刃而解,認為與中國大陸密切的貿易和經濟往來可以解決台灣面對的問題。而這次選舉的意義就在於,尤其是年輕人,他們不相信這樣的邏輯,他們不認為與中國大陸更密切的經濟和貿易往來可以解決他們所面對的問題。這也是對蔡英文之所以獲勝的一種解釋。

法廣:無論是習近平,還是蔡英文,是否都有必要在“九二共識”之外,找到新的共識呢?

杜懋之:這取決於中國領導人的靈活性如何。蔡英文在競選活動中曾多次表示要在中華民國憲法框架下制定兩岸政策,這與此前謝長廷(前民進黨主席,前行政院長 法廣注)的“憲法一中”比較接近,但蔡英文並沒有使用這種說法。兩岸關係是否可以在“九二共識”之外找到新的共識?我認為,對於民進黨來說,不接受“九二共識”幾乎是一個原則問題,接受這項共識,對於蔡英文來說,等於是背叛她的一部分選民。這樣的決定太難做出。她恐怕得去找其他辦法。這樣的話,一切就都要看習近平是否能靈活應對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