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春運互聯網+突破,指尖上提升國家競爭力

發表時間:

亞洲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2016年第7期)是什麽?亞洲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什麽:春運互聯網+突破,指尖上提升國家競爭力。今年中國的春運,由於「互聯網+」的實踐而突破,民眾得以更方便的方式出行,體驗到了「不一樣的回家路」。中國六點八八億的網民、近四億的4G網絡用戶,使到互聯網滲透到民眾的生活。網上購票、二維碼檢驗、網上召車拚車、互聯網巴士等「指尖上的作業」,大大提升了春運的效率。今年鐵路線上售票則提高到六成以上,系統支付能力達到了去年的兩倍以上,顯示「互聯網+」的威力。

廣告

每年春運,黃牛票都是個大問題,今年黃牛票情況有改善嗎?

儘管實名制杜絕了車站的黃牛票,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黃牛黨也追求互聯網+,在網絡上找到買賣票的利潤空間,在灰色地帶中鑽法律的空子。在鐵路購票網站12306實行實名制買票後,新一代黃牛也能通過認證買到票,他們有着線上線下的合作網。

雖然互聯網的普及,方便了民眾,但是否有些對互聯網不熟悉的民眾因此而受忽略呢?
新生代農民工由於熟諳網絡,搶購車票沒有問題,但年長的農民工,則往往面對「數字鴻溝」,無法進入網絡的世界。他們在網絡購票中,沒有經濟能力購買那些便捷的高鐵車票,而只有在等待那些被搶購的綠皮車,甚至是在上海等大車站露宿,因為他們住不起車站附近的旅館。

春運期間,是否有些比較特殊的出行方式?

摩托車大軍是春運一道奇特的風景,不少返鄉的工人,躲開火車站的擁擠人流,自己上路,組成了小編隊,浩浩蕩盪,騎上歸途。他們善用手機的4G網絡,在沿途彼此緊密聯繫,而百度地圖等軟件的導航,更是旅途的必備。他們回鄉的距離,往往從三百多公里到九百公里,而一般都在一千公里的半徑之內。他們的目的地,從鄰近的的廣西,到湖南、湖北、貴州到遠至四川,涵蓋了神州大地的半壁江山。

除了封面專題下,本期亞洲週刊還有哪些其他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週刊還報道:日本天皇明仁與皇後訪問菲律賓,向二戰陣亡者「慰靈」。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祖父曾是日治時期菲眾議長,他的母親、前總統阿奎諾夫人,也與日本友好,而阿奎諾三世本人,去年也曾經訪問日本,親自邀請日皇訪菲。日本首相安倍利用天皇出訪之機,進一步推進與菲律賓的合作,制衡中國。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