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日本媒體注重發表中國國內對朝鮮態度強硬的言論

發表時間:

日本媒體注重發表中國國內對朝鮮態度強硬的言論。日本經濟新聞今天刊登對中國的中央黨校朝鮮半島問題專家張璉瑰教授的專訪。日經中文網說,張璉瑰原本就以對朝鮮的嚴厲姿態而廣為人知,但在中國,同樣強硬的意見在增多。

廣告

日本媒體注重發表中國國內對朝鮮態度強硬的言論。日本經濟新聞今天刊登對中國的中央黨校朝鮮半島問題專家張璉瑰教授的專訪。日經中文網說,張璉瑰原本就以對朝鮮的嚴厲姿態而廣為人知,但在中國,同樣強硬的意見在增多。

張璉瑰教授表示應實施針對朝鮮產礦物的禁運等措施,根據情況每隔半年討論更加嚴格的舉措。

日經中文網還引用朝鮮政府諮詢對華關係問題的一位專家的話報道說,需要採取煤炭禁運等一定的貿易限制。這位專家認為,如果加以削減,將對朝鮮經濟構成打擊,能夠推遲朝鮮的核開發。中國每年從朝鮮進口1千億日元以上的煤炭。

日經中文網也分析了中國的利益點,報道說,美韓已啟動有關在韓國部署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的磋商。此外,日韓之間簽署旨在共享機密信息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的氛圍將日趨加強。中國擔憂如果繼續容忍朝鮮的任意胡來,日美韓進一步相互接近。

報道說,中國更加視為問題的是朝鮮的挑釁行為正在帶來日美韓的迅速靠近。中國領導層希望拉攏韓國,在韓國與日美之間打入楔子。但是,圍繞如何應對朝鮮核試驗,中韓兩國的分歧出現擴大,樸槿惠政權已重新選擇依賴美國。

儘管日經中文網引用的專家的話語氣強硬,但是報道還是透露,在聯合國安理會2月7日的緊急會議上,中國並未改變慎重態度,將制裁內容限定為核武器和導彈開發相關領域。文章分析說,中國習近平領導層並未改變與朝鮮對話的路線,反對停止原油出口等逼迫朝鮮現體制的制裁。這是因為中國擔心如果給朝鮮市民生活造成影響,難民有可能湧入中 國。

但是日經中文網仍然認為北京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它引用日本政府高官德話說,“雖然存在博弈,但中國已開始意識到國際輿論”。

日經中文網表示,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制裁而與美國展開協調的氛圍正在形成。其背景猶如是對“子女不知父母心”、對持續魯莽從事的朝鮮的憤怒、以及東亞局勢的變化。核試驗已經過去1個月,中國仍處於不得不尋找妥協點的局面下。

多維新聞的報道也證實了日經中文網的觀點。多維新聞說,中國方面強調,北京已經盡了很大的努力來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在2月7日朝鮮發射遠程火箭後,中國曾召見朝鮮駐中國大使,提出交涉。中國外交 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對朝方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執意以彈道導彈技術實施發射衛星表示遺憾。共同社稱,朝鮮強行實施第四次核試驗以來,決議方案 的磋商之所以遲遲得不出結論,主要原因是中美之間存在意見分歧。但是在朝鮮發射導彈後,美中雙方意見正在接近,兩國正在謀求妥協。有分析認為,即便是擔憂 施加壓力會招致朝鮮反彈的中方,也不能再坐視這樣的挑釁行為。

中國外長王毅12日表示,現在已經是使用“強硬”決議的時候了。“我們支持聯合國安理會採取更多行動,通過一項新決議來讓朝鮮付出必要的代價,也顯 示類似行為是會有後果的。”在被問及北京是否會支持國際社會對朝鮮採取更強硬的經濟制裁時,王毅強調,聯合國的決議會涵蓋多個方面,但其目的旨在制止平壤 發展核武器和導彈技術的努力。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