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中國求才若渴放寬外國人居留惟吸引力不足

 根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引發《關於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專家認為這是大陸對國際人才求賢若渴,但有關的條件吸引力不足。

北京
北京
廣告

《意見》指出,總體的要求是實行更加積極有效的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政策,優化申請條件,簡化工作流程,開放務實的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工作格局。實行更加開放自信的永久居留政策,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上服務和促進對外開放。

南華早報則引述位於北京的“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諮詢委員會理事長兼主任王輝耀說:“過去30年中國只注重吸引外資,未來30年,重點應該是吸引人才。”

直至去年6月為止,只有在政府部門或涉及“重大國家項目”實驗室工作的外國人,方可申請永久居留權。後來條件逐步放寬至更多的機構,包括國際資金贊助的項目。

最新的《意見》指出,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調整在華工作人員申請永久居留門檻,擴大聘僱單位類型範圍,取消職務級別限制,放寬居住時限要求。但至於聘僱單位到底放寬到那個範圍,卻未見具體說明。

南早的報道引述王輝耀說:“過去幾十年,外國貨物的交易和外資的活動,在中國相當熱絡,但人的交流卻並非如此。”王說:“中國已經用盡了它的人口優勢,現在必須開始利用國際人才。”

王說,根據2010年人口統計,目前大約有60萬外國人在大陸居住,佔了總人口的0.04%。全球的平均率是3%,而發達國家的比率更高,有些甚至高達10%。他估計只有7至8000個外國人在大陸擁有永久居留權。

報道又引述企業人才顧問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的合夥人George Huang說,過去他的公司主要是為國際企業在大陸尋覓當地的人才,現在卻是幫大陸的企業尋找海外的專才,例如他的顧客現在包括華為和騰訊以及百度等電信及互聯網企業。

不過Huang承認,要遊說外國人才到大陸工作和居住存在困難,原因是文化的差距,另一個問題就是污染,特別在一些有如北京和上海的大城市。

報道又引述一個已在北京住了10年的一個法國商人說,他懷疑新的政策可以吸引中國所需要的人才。這位拒絕姓名見報的法國商人說,吸引海外企業人才最應該做的,就是“剪除令人煩厭的官僚制度”。

該商人說:“要成功吸引更多有經驗的外國人來中國工作,主要就是簡化投資、外幣兌換等一連串歧視外人的程序。”這位法商目前持有為期1年的居留證,到期需要再次申請。

他說:“我還沒說的,就是大陸經常變來變去的法律環境,只會促使人顧住賺快錢,因為人人都不知道明天會變得怎樣。”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