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回聲報:北京須提高數字可信度方能贏得市場信任

發表時間:

回聲報在觀點欄目刊登了一篇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肯奈特•羅古夫(Kenneth Rogoff)的文章,標題是:資本外流是中國面臨的新挑戰,文章認為,在資本大量外流的背景下,中國倘若要安撫市場,那就必須增加對外交流,關鍵要提高中國統計數字的可信度。

廣告

作者指出,自今年年初以來,人民幣貶值的趨勢引發市場的動蕩,一個擁有六千美元年度貿易順差的國家居然還擔心他的貨幣會貶值,這乍一看來,似乎有些令人難以置信,然而,當我們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資金大量外流等因素結合起來就不難理解。文章介紹了中國當局限制資金外流措施實施之後,中國企業如何使用多種途徑將資金轉移至國外,這些途徑包括在貿易發票上做文章,以人民幣貸款,再要求以外幣償還,此外,收購外國企業也是一種最方便的洗錢方式。 文章指出,這在世界金融史上已早有先例,二戰之後,歐洲非法流向他國的資金就曾經占歐洲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總金額的10%。

作者分析說,今天中國的問題是,人們對人民幣貶值的擔心不斷增加,導致越來越多的資金外流,資金外流反過來影響市場,導致人民幣彙率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金融界有投機者甚至預測中國央行可能會採取一勞永逸的措施,也就是在短時間內將人民幣幣值巨幅下調10%,作者認為,這對中國這樣一個缺乏市場信任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危險的決策。因為這將進一步加劇中國資本外流的現象。也等於中國政府默認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數字要遠遠高於實際數字。作者就此分析說,中國政府的統計數字不可信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倘若在這樣的前提下,北京公布的經濟增長率都未能達到官方指定的7%的指標,這就足以顯示情況要比官方所宣傳的要糟糕得多。

事實上,作者認為,中國政府應該迅速成立一個經濟專家委員會,重新核實以及評估中國的最近幾十年來的實際經濟增長數字,以此使中國官方公布的數字更加接近現實,以此提高中國官方經濟數據的透明度與可信度。這樣也可以減低中國官方微控制人民幣幣值而所遭受的壓力。同樣,作者也認為,倘若中國政府在經濟狀況良好的時候逐漸放開人民幣彙率,那就不至於會有今天這樣處於如此被動的處境。作者最後評論說,很明顯人民幣彙率今年將不斷上下浮動,並且帶動市場全體浮動。

回聲報在工業版介紹了法國南部著名的普羅旺斯艾克斯市夏季音樂節主辦方繼莫斯科之後又與中國的北京達成合作協議。費加羅報刊登長篇報道,介紹台灣故宮中國古代文物失而復得的故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