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德國/中國

德國《商報》:中國成了不穩定因素

德國媒體對上海20國峰會做了大量報道。其中,德中財長相互捧場成了報道的一個亮點。此外,儘管各國財長們對未來表示樂觀,但媒體注意到,金融市場的神經質繼續存在,且難以消除。

中國銀行行長周小川與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上海G20財長會上交談
中國銀行行長周小川與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上海G20財長會上交談 路透社
廣告

峰會首日,德國廣播電台便報道了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對中國金融政策的肯定和讚揚。美國要求通過刺激經濟方案來提振經濟,但朔伊布勒唱反調說,人們應該走結構改革的道路。峰會次日,《商報》等報道了中國財長樓繼偉對德國的讚揚。中國也認為結構改革才是最佳選擇。但G20中的多個國家令中國失望,而德國則受到表揚。樓繼偉說,德國之所以成了歐洲經濟的發動機,是因為德國及時實行了改革。

但德中財長的親密笑臉無法衝散媒體對金融市場的憂慮。《柏林晨郵報》寫道:在上海,演講人一個接一個高唱結構改革,而且聽眾紛紛點頭。但大家全是高談闊論,並沒有具體細節。多年來,G20成員國許諾降低國債、把緊金錢政策關、穩固金融、實行改革,以削減經濟危機的風險,但多個國家已陷入經濟困境,金融市場緊張兮兮。擔心全球經濟將下滑的恐懼不僅在上海,也在世界其它城市徘徊。

《商報》寫道:中國曾是G20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但中國經濟高增長期已經過去。中國能否恰當引導本國經濟?人民幣貶值是否真地剎車了?雖然中國振振有辭,但其它國家未必信服。原來是靠山和安全保障的中國現在卻成了不穩定因素。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