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國現行勞動法阻礙經濟轉型么?

發表時間:

3月7日,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回答記者提問時,再次就2007年起執行的中國勞動法發表評論,認為,現行勞動法中一些條款會阻礙中國經濟轉型進程。根據法新社發自北京的報道,樓繼偉當時表示,這幾年薪酬的上漲超過勞動生產率,這是不可持續的。他說,勞動法“本意是保護勞動者,但可能最終損害了一些勞動者的利益,還可能導致了薪酬的過快上漲”。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勞工通訊歐洲負責人蔡崇國先生長期關注中國勞動權益。他認為,樓繼偉的觀點過於片面,勞動法的本質就是保護勞工權益,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保障集體談判制度。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2016年3月7日在人大會議期間的記者會上。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2016年3月7日在人大會議期間的記者會上。 圖片來源:路透社/Jason Lee
廣告

蔡崇國:樓繼偉認為勞動法保護企業員工過多、保護企業不足,所以不平衡。這種(看法)是非常片面的,這只是從紙面上看(如此),大多數研究勞動問題的專家也好,政治家也好,他們首先看到的是:為什麼要制定勞動法?因為在現實中,資本和勞動的關係、力量對比是不平衡的。資本的力量要強得多,他們是一個整體,不僅有資本的力量,而且有組織的力量,每個企業就是一個組織,而工人是單個人。勞動法當然在紙面上要更多地保護工人的權利。但是,所有了解中國情況的人都知道,中國的勞動法其實並沒有真正得到執行,勞動法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沒有被提到,就是保障集體談判的制度。

樓繼偉講到,中國的勞動力當中,高技術、高素質的員工嚴重缺少,就是因為勞動法有 問題,使得僱用工人和解僱工人都比較困難。實際上是他不知道有勞動領域有幾個因素特別重要,第一,勞動法是一個法律,不可能去規範勞資關係,特別是企業的勞資關係,所以,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有工會,有集體談判制,就是說很多工資、勞動保險、工作條件、特別是培訓等問題,應該是工會與資方集體談判的重要內容,法律只能規範一個大的框架。所以,樓繼偉就和很多中國專家一樣,他們以為勞資關係只能靠法律(來規範),那是不可能的,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靠法律解決勞資關係中的所有問題,所以,必須要有工會,必須要有勞資談判。

第二點,我覺得中國技術人員缺乏和他(樓繼偉)所說的原因正好相反(註:據搜狐財經網報道,樓繼偉在這次記者會上表示,中高級技師短缺,與《勞動合同法》有關)。中國因為(用工)臨時現象很普遍,使用派遣工很普遍,所以,工人在某企業中工作一兩年後,不知道自己會怎樣,他就不會認認真真去學習,企業也不會認認真真去培訓他們。在歐美,勞動的穩定性,就是一旦可能就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穩定勞動力,使勞動者本身喜歡企業,愛企業,這樣才會去鑽營技術,企業也才會根據長遠的計畫去培訓他們。所以,勞動穩定與高技術人才之間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

另外,樓繼偉談到工資和勞動率的關係。我剛才解釋過,他的算法有問題,我們應該提的是購買力,如果將購買力的增長和勞動力相比較,結論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應當看到一個宏觀問題。中國的宏觀問題時內需不足,購買力不足。歐美在二戰以後,經濟有三十年的大發展,工人的購買力有大的提高,所以他們形成了以國內市場為主的經濟體系,而在中國,中國經濟太依賴國際行情,這是讓中國政府焦慮的問題。為什麼得不到改變,就是因為購買力 勞工的購買力太低。

法廣:樓繼偉雖然不是勞動保障,勞資關係、勞動法並不是他的本行,但他畢竟是政府成員,他的這番表態是否可以看作一種信號?現在的中國經濟轉型努力意味着煤鋼產業可能會有180萬員工下崗。他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表態,而且是在人大會議期間,這是否值得擔心、關注?

蔡崇國:從法律角度看,他的講話沒有權威性,但他好歹是個部長,對輿論和普遍的心態會有影響。而且,他作為財政部長,在勞動法修改問題上,他還是有發言權的 ,這樣才可以爭論。實際上,在我看來,在很多人看來,(現行)勞動合同法也是有問題的,需要修改。

中國經濟產能過剩,未來這幾年要解僱大量、特別是鋼鐵煤礦產業,要解僱大量工人。實際上,現行勞動法裡面,對解僱員工有比較明確的法律規定,不是說不能夠解僱工人,包括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都是可以解僱的,其中一點就是企業遇到財政或者生產經營當中遇到問題。這裡的前提當然是這必須要講清楚,要有集體的談判,要有各方面的協商,這是產業轉型在各個國家都遇到的問題,並不是中國特有的問題。

樓繼偉是財政部長,而不是勞動部長,中國媒體特彆強調樓繼偉的講話實際上是有些錯位。從這個角度講,此番講話不應當被看作是政府對勞動法的態度。在談到工資和生產率問題時,應該從購買力的角度而不是工資增長的角度去看,因為工資增長無法體現通貨膨脹情況。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