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文革”在中國死灰復燃的苗頭正撕裂社會

發表時間:

        一年一度的中國人大和政協“兩會”近日在北京召開,“兩會”以及大會前後發生的一些社會風波,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情勢的分析評論。

中南海
中南海 DR
廣告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沈澤瑋的評論稱:“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畫在全國‘兩會’期間正式出爐,內容甚豐富。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國際形勢日益嚴峻的‘新常態’,中國政府清楚意識到要在穩增長、調結構和保就業三方面做好平衡,就必須拓寬新思路。”“創新,不僅僅是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科技創新,也是企業創新、管理創新及制度創新。關鍵還在於,創新需要一個有利於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大環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要改變慣例及挑戰權威。如果將創新的種子局限在一個框框內打轉,所謂的創新只能淪為空話。然而從批憲政、不能妄議中央、要求提高看齊意識、黨媒姓黨,任志強被連番炮轟等等事件,外界感受到的是意識形態和輿論空間的收緊,公民社會發展受遏制。在本次‘兩會’召開期間,連出席會議的委員也面對發言被屏蔽的遭遇。”“言論空間一再收縮時, 中國政府卻又頻頻強調創新驅動,外界不禁要問,這兩者之間是否有矛盾?加緊對言論的控制是否與打造一個有利於創新的寬鬆環境相悖?”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韓詠紅的評論稱:“‘兩會’還沒開,‘別亂說’、 ‘我不說’、 ‘別亂寫’的氣壓已壓在會場周邊。在北京一看,據說有的中國外省記者預見今年會是這種情況,乾脆放棄來北京採訪兩會。官媒雖說都‘姓黨’了,但興緻也不高,有媒體高層私下透露,他們也只是在強打精神。這樣的輿論環境與中國的現實,形成了對比。現實是中國深化改革亟待推進、經濟下行壓力大,第十三個五年規畫開局,國企改革蹣跚上路,去產能任務艱巨複雜,生態問題突出,港台問題與周邊外交挑戰加大。千頭萬緒的治理難題,需要官民上下集思廣益,錘鍊好點子,形成新共識共克時艱。然而,政治上的緊縮氣氛,讓人提不起勁積極獻言獻策。”“畢竟,中國發展到今天,經濟增長的存量優勢所剩不多,這五年的政策對保障未來十分重要。如果今明兩年都耗在人事與意識形態的角力,顯然是浪費了寶貴的光陰。何況,另一重更大的風險在於,壓制自由派言論的行動持續擴大化,可能就收不回來了,歷史並非沒有這種教訓。”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8日宣布,責令新浪、騰訊等網站關閉已退休的‘紅二代’地產商任志強的微博賬號。近期被關閉微博賬號的,還有經常發表自由派言論,觸怒當局的影視演員孫海英、學者榮劍和城市問題專家羅亞蒙等網絡大V和‘公知’,當局指控他們‘誤導公眾、影響惡劣’。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更給孫海英扣上‘美國扳倒中國的第三種武器’大帽子。而搬出‘黨章’,為任志強抱屈的中共中央黨校女教授蔡霞也被流彈打中。”“ 仔細分析,‘文革’爆發50年來,儘管中共曾作出決議要‘徹底否定文革’,卻對‘文革’產生的根源,包括‘文革’始作俑者毛澤東的責任,以及對中共‘黨國不分’的管治模式問題並未深究,而現在中國產生‘文革’的政治、社會基礎依然存在。主政的中共各級領導人,都成長於‘文革’時期,對‘文革’中意識形態掛帥,擴大矛盾,以鬥爭方式鞏固權力,以及將權鬥引入公共政策、引向社會,將群眾拉入政治鬥爭的種種手法都駕輕就熟。因此,儘管以‘文革’方式操弄‘唱紅打黑’而令人側目的薄熙來已身陷囹圄,但同樣精通此道者仍大有人在。”“‘文革’在中國死灰復燃的苗頭正撕裂社會。”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