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 I 中國 I 政治

六四紀念館受壓 易地再建

備受打壓的六四紀念館,可能於今年的六四事件27周年後閉館,另覓地方再建館,結束短短兩年的壽命。負責建造和營運紀念館的香港市民支持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期望,若一切順利,新館能趕及明年的六四事件28周年前開館。

六四紀念館內部一景
六四紀念館內部一景 支聯會圖片
廣告

位於尖沙咀的紀念館,現時處於休館狀態,原訂4月15日的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7周年紀念日時重開。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接受本台訪問時透露,今年重新開館時,將會加入新的專題,聚焦中國在過去一年的政治打壓,包括濫捕維權律師和工運人士,以致最近因有公開信呼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辭職而有至少十七人「被失蹤」的情況和反思,提高公眾對中國人權的關注。

下月26日才足開館兩年的「六四紀念館」,原擬永久設置,現已放盤出售,支聯會年初已交代,由於館址所在的大廈法團滋擾,包括要求參觀者登記個人資料、限制參觀人數及延聘大律師與支聯會就紀念館有否違反大廈公契進行訴訟等,令該會疲於奔命,於是決定與法團和解,以終止訴訟,並另覓地方建新館。

蔡耀昌表示,現館實用面積不大,只有八百多平方英尺,難以擺放展品和容納大量人流,期望新館面積可較現館大一倍,為此,支聯會除出售館址所在物業外,還須籌募五百萬港元(摺合約58萬歐元)。

「六四紀念館」自2014年4月對外開放,至今共接待二萬多名參觀者,估計當中三分一是中國內地市民,較初期內地人佔一半的比例為低。蔡耀昌解釋,紀念館的新鮮感過後,第二年的整體參觀人數已減少約一半,但本地中學生和相關團體的跌幅相對較少,所以佔整體的比例便提高至三分之二。

「六四紀念館」以展覽、圖片及實物介紹1989年的「六四」屠殺及其前後的民運歷史,2014年正式開館前已被紀念館所在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發出律師信,質疑該館抵觸物業公契,而與中方關係密切的法團主席巢國超更以私人身分向支聯會索償,並延聘身兼前律政司政務專員的資深大律師馮華健興訟。其後,屋宇署和消防處先後去信,指控紀念館違反相關條例。支聯會去年底的會員大會通過,以和解方式終止訴訟,並出售館址,另覓地方重置紀念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