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政治 社會

機場星資書店被中資取代

香港國際機場書店一向是中國政治敏感書籍的銷售熱點,但新加坡資本的Page One書店將於下月撤出機場,而親中的中華書局則首度進駐機場,令中外讀者面對更多的中國政府容許的信息。出版界人士形容,這是中國大文宣計畫的一部分,期望加強中國的軟實力。

香港國際機場書店一向是中國政治敏感書籍的銷售熱點
香港國際機場書店一向是中國政治敏感書籍的銷售熱點 麥燕庭
廣告

香港機場現時由兩大外資書店獲得專營權,Page One 以外的法資Relay書店雖沒有撤出,但機場內的書店數目由下月起減半至五間,而且地點沒有現時的人流暢旺。
香港英文《南華早報》27日報道,機場商店重組,書店總數由現時16間減至10間,騰出的空間由國際皮包和其他品牌進駐,在專售中國政治敏感書籍的銅鑼灣書店有五人失蹤後出現機場書店數目大減,令人質疑機場是否受到壓力,但機場管理局發言人否認,聲稱商店重組是按市場調查後作出的決定。
無論原因為何,實際效果是旅客日後將有機會「被接觸」中國容許的信息。出被商兼文化評論員彭志銘向本台表示,相信這與中國數年前開始加強海外軟實力的大文宣計畫有關。他慨嘆,過往左中右陣營在港開設書店,會因應政治立場,即使虧本也不會售賣敵對陣營的書籍,但隨着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台灣書店亦只着眼利潤而出售大陸書籍,其他資本的書店亦以利益掛帥,使表面港資、實質為中資的書店佔據書市,令港人的實體選擇日益減少。
中華書局現時是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的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成員之一,與集團餘下的三聯書店和商務印書館佔據香港近八成的書籍銷售市場。根據中華書局網頁,它現時只有五家分局,都在市區。
香港《壹周刊》去年曾報道,聯合出版集團其實是由中國政府駐港的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透過在廣東省註冊的廣東新文化事業發展有限公司掌控,連《文匯報》和《大公報》這兩分傳統親中報章的絕大部份股權亦由廣東新文化持有。時事評論員程翔形容,聯合最大的殺傷力在於其壟斷地位,因它可按中聯辦意思拒絕發行書籍。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