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富士康併購夏普引發擔憂與揣測

發表時間:

台資企業鴻海收購日本老牌企業夏普的併購案終於於上周六畫上了句號,鴻海最終於3880億日元的價格收購了夏普66%的股權,比此前的報價下調了1000億日元。夏普是日本電子行業的標誌性企業,但近幾年來陷入嚴重財政危機,日本輿論擔心此一併購案將挫傷日本的民族自尊,日本業內人士也擔心夏普的“台灣化“將使日本高科技外流。日本政府因而通過直接或間接手段出面干預,導致談判交易一波三折,前後時間超過四年,今年二月底夏普集團正式表示接受鴻海的併購條件,然而,就在同一天,夏普向鴻海遞交的一份企業負面資產材料,顯示夏普潛在債務規模3000億日圓,導致鴻海幾乎要打退堂鼓,經過一個多月的加時談判,雙方再度達成一致,夏普最終接受了鴻海的降價條件。周六舉行併購簽字儀式之後,今天周一夏普的股票就在東京股市上揚了6.4%。顯示市場對夏普的選擇做出了正面的回應。

生態、健康與科技
生態、健康與科技 © 網絡圖片
廣告

不過,日本方面當初反對夏普與鴻海聯姻的擔憂卻並未因此而消失,尤其是鴻海具有深厚的中國大陸背景。此外,鴻海是全球第三大精密電子企業,其設立在深圳的子公司富士康是蘋果,惠普等知名跨國集團的供應商,鴻海收購夏普之後,誰將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引發全球電子行業的高度關注。有評論甚至指出,蘋果集團或許是併購案的幕後推手。

那麼,日本方面的具體擔憂是什麼?夏普集團成立於1912年,是日本知名的百年老字號家電製造商,夏普擁有使日本人引以為豪的面板技術與工廠,在技術開發領域,無論是過去的電漿技術還是今天的液晶,都始終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 夏普2001年推出的AQUOS液晶螢幕,一度佔據全球42%的市場。

不過,由於投資失利,加上液晶市場漸漸被崛起的韓國電子廠商所瓜分,夏普最終陷入連年虧損,因而不得不選擇與鴻海投資合作。但是,日本輿論擔心,鴻海將吞噬夏普的技術。尤其是鴻海龐大的中國背景,鴻海在中國的子公司“富士康”集團,在中國大陸各地都有龐大的工廠。再加上鴻海總裁郭台銘的山西“外省人”背景, 在日媒眼裡,鴻海可能是一個被中國政府控制的台資企業,擔心夏普投奔不是一家真正的台資企業,而是一家“傾中資”企業。除此之外,日方的擔憂還涉及到企業文化之間的互相適應,因為這畢竟是到目前為止日本企業被外資收購涉及金額最高的一起併購案。
除了雙方之間缺乏信任之外,專家對雙方聯姻之後是否能夠應對市場競爭也提出質疑。富士康與夏普的合並將減低該集團生產液晶螢幕的成本,但卻無力挽回液晶市場價格下跌的技術,目前市場的熱門產品,也就是有機發光二級管(OLED)顯示屏主要由韓國的三星和LG集團開發研製。OLED顯示屏比蘋果iPhone目前採用的主流 LCD(液晶)顯示屏更纖薄,而且十分柔軟。目前全球供應的OLED顯示屏95%以上由三星公司生產。法新社引述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韓國集團對這一技術的市場壟斷可能將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蘋果公司計畫在2018年之前在它的新款手機上使用OLED熒屏,鑒於三星是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蘋果自然不希望陷入對三星技術的依賴。這也是為什麼,紐約時報上周就發表文章指出,富士康併購夏普的目的就是為了鞏固其同蘋果之間的合作關係,華爾街日報甚至明確指出,雖然蘋果與三星都未參與富士康與夏普之間的併購案,但是,這兩者之間的技術競爭才是造成後者合並的背後推手。

確實,就在上周六正式簽約的前兩天,夏普集團就已經宣布將把富士康35億美元的投資資金中相當一部分用來開發新一代有機發光二級管(OLED)顯示屏。倘若雙方之間的合作能夠儘快取得成果的話,將對三星構成更大的壓力。
因此也有分析認為,富士康對夏普的合並,實際上是富士康、夏普和蘋果對三星的發起的聯合攻勢。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