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習近平黨校講話全文曝光 凸顯意識形態“左右互搏”

發表時間:

習近平去年12月在中央黨校的講話,在雪藏近五個月後於5月1日通過官媒正式曝光。其中不僅大力強調“黨校姓黨”,而且一些聲色俱厲的表述,和剛剛作出的“和知識分子推心置腹”的姿態形成鮮明反差,完全抵銷了此前表態的效果,顯示出“左右互搏”的意識形態分裂。

習近平上《時代》雜誌封面 被稱為習皇帝 網絡照片 Dr
習近平上《時代》雜誌封面 被稱為習皇帝 網絡照片 Dr 網絡照片 Dr
廣告

“這樣的問題在黨校不能發生!”

2015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國“全國黨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出席並發表講話。新華社次日即發表通稿進行報道,其中用兩千字篇幅概括了講話摘要,重點是強調“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這一表態當時引起一些議論,但邏輯上也能自圓其說,因此並沒有引起後來像“媒體姓黨”那樣大的爭論。

耐人尋味的是,習近平12月11日的講話全文雪藏了近五個月之後才正式曝光,而且通過黨內保守色彩濃重的《求是》雜誌(其前身為《紅旗》雜誌)發表,中央黨校官網也只能忝列其後,跟進轉載時標明來自《求是》。此外,正統官媒和商業門戶網站一律無例外跟進,顯示出明顯的宣傳紀律跡象。

此前的新華社通稿中基本以官式套話為主,雖然也有諸如“思想疙瘩”、“空對空、兩張皮”等俗語,但並不顯著,而這次《求是》雜誌特意為習近平講話編寫了導讀和摘要,選取了該刊認為重要的語錄片斷。結合摘要和全文來看,這篇講話具有明顯的“習氏文風”,不僅通俗,而且某些措辭已經達到了和“吃飽了沒事幹”不相上下的粗鄙程度。

習近平的講話全文長達13000字,分為“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重大意義”、“把黨校姓黨全面貫穿黨校工作始終”、“加強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提高黨校科研能力和水平”、“抓好黨校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和改善黨委對黨校工作的領導”共六個部分,其中核心詞無疑是“黨校姓黨”。講話強調,在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腦子要特別清醒、眼睛要特別明亮、立場要特別堅定,決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動搖”。

在回顧中共黨校的歷史發展之後,習近平聲稱,黨校姓黨是天經地義的要求,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體而言,首先要堅持“姓馬(克思主義)姓共(產主義)”。習近平把矛頭對準“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指責“有些人甚至黨內有的同志沒有看清西方普世價值里暗藏的玄機,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吹鼓手”,並舉例稱,在西方價值觀念“鼓搗”下,一些國家被“折騰”得不成樣子,“整天亂鬨哄的”,例如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等。

習近平引用毛澤東的說法,要求黨校向黨中央看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並聲色俱厲地表示,“一些人在黨校講課時傳播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念,有的口無遮攔、對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妄加議論,有的專門挑刺、發牢騷、說怪話,有的打着黨校的金字招牌隨意參加社會上不倫不類的活動。這些現象雖然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但影響很不好。這樣的問題在黨校不能發生!”

習近平同時警告,即便是“解放思想”,也不能把“探索性的學術問題”和“嚴肅的政治問題”相混淆,個人應該在內部研究或者向組織反映。針對通常認為的“學術無禁區、講課有紀律”,習近平也提出限制,認為“無禁區”不是絕對的,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言行,違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觀點,無論公開還是私下都不允許。他嚴厲警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一聽到黨校有人說了什麼話,就如獲至寶,大肆炒作,說黨校里的人都對黨中央說三道四了,共產黨內部有不同聲音了。黨校出現這些言論,殺傷力很大,不要低估。”

在全篇講話中,習近平援引了九次“毛主席”(或“毛澤東同志”)、兩次“鄧小平同志”,並回顧延安整風時期中央黨校兩次改組、由毛澤東直接領導黨校的經驗,顯示出習近平整頓黨校的決心。

 

左右互搏的精神分裂

自習近平執政以來  近一年間尤甚  中國大陸從各級黨報、到商業媒體的門戶網站和客戶端,只要有習近平的活動或講話,都當仁不讓地在第一時間佔據頭版頭條,排在任何天災人禍等突發新聞之前。這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軍委聯指總指揮”成為當之無愧的“版霸”。

因此,講話翌日官媒報道“黨校姓黨”不足為奇,但富有意味的是這次講話全文的披露時機,距離和習近平最近在安徽合肥座談會上的講話公布相距尚不足48小時,在那次針對知識分子、勞動模範和青年代表的講話中,習近平作出“兩容”“三不”的承諾,即對知識分子“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寬容”、“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後一表態也來自毛澤東)。

雖然新華網、人民網盛讚其“推心置腹”,還有一些外圍媒體更發出諸如”鬆綁”、“陽春”等歡呼雀躍的表態,但自由派知識分子對習近平的合肥講話普遍冷眼旁觀,認為不過是粉飾門面的客氣話、甚至是引蛇出洞的“陽謀”,但恐怕誰都不會預料到,版面風格在48小時內就會發生180度的劇變。黨校講話對此前的“鬆綁”表態產生了近乎完美的抵銷效果。

眾所周知的一個弔詭事實是,中國中央黨校儘管姓“黨”,但內部言論空間相比普通高校更加寬鬆,近年來也出現一些相對敢言學者,通過民間論壇和大眾媒體發出開明聲音,甚至被五毛黨和自干五打入“公知”另冊,如今公眾發現,原來他們早被習近平定性成“妄議國政”、“挑刺、發牢騷、說怪話”、“隨意參加社會上不倫不類的活動”,難怪今年年初以來,輿論場中頻頻出現針對部分黨校學者氣勢洶洶的質問  “你的黨性哪裡去了?”

儘管是五個月前的舊文,但問題更加令人費解:選擇發表的時機和媒體,是習個人的意願還是宣傳部門的安排?這兩篇調門完全不同的講話,純屬發表時間撞車,還是“想法正在起變化”,或者僅僅是黨內黨外有別?如果以五個月前以如此陳腐的思維方式對待黨內知識分子、將其指為“西方意識形態的吹鼓手”,又如何讓人相信有“推心置腹”的“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這回事?從西方式政治傳播的技術角度出發,這兩篇講話發表的撞車時機堪稱災難性,但從中國政治語境來看,則充分展示了權力金字塔頂端左右互搏的精神分裂。

從更宏觀角度來說,針對習近平的個人崇拜今天已經不是秘密,這從當初知識分子的小聲嘀咕,儼然演變成了浩浩蕩蕩的中外共識。法國《世界報》、英國《經濟學人》、美國《時代周刊》、《紐約時報》、《外交政策》等都以大篇幅探討個人崇拜(cult,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語境中這個詞的含義遠超粉絲對偶像的敬仰,更接近於原始宗教或邪教中對教主的迷信)在中國的重演,最近更公開討論所謂“習李體制”是否已然破局。這廂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停招本科、恢復單純團校地位,被解讀為針對團系的“斬草除根”,而那廂又以毛式風格收緊黨校脖子上的韁繩,要求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凈化“噪音”“雜音”,向黨中央看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權力的集中化和個人化進一步升級。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