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政治/經濟

習近平談經濟強調供給側有別西方以防“新自由主義”

人民日報繼刊登“權威人士”談中國經濟走向,並疑似否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若干經濟措施之後,這個中共官方喉舌在翌日更刊登了一篇長達2萬字論述經濟的文章,作者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本人,在文章之中,習首次明確闡釋中國供給側政策,有別於美國里根總統時代所推行的“供給學派”的經濟政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6年3月31號,華盛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6年3月31號,華盛頓 路透社
廣告

習近平的文章,在很多方面似乎與日前“權威人士”談經濟的大方向非常吻合,特別是提到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刊登於5月10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及第三版的文章,乃習近平於今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可被視為是習對中國經濟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一個迄今最全面的闡釋。

習說:“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我突出強調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引起了熱烈討論,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面比較認同。但也有些同志向我反映說,對供給側改革弄得還不是很明白,社會上很多討論看了也不是很清楚。這裡,我再講講這個問題。”

習近平說:“首先,我要講清楚,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們的解釋來宣揚‘新自由主義’,藉機製造負面輿論。”

他進一步說:“我們提的供給側改革,完整地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是這樣說的。‘結構性’3個字十分重要,簡稱‘供給側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結構性’3個字。”

習近平的說法是要區分中國的供給側與當年美國里根總統和英國柴切爾首相時期採納的以稅務改革為主的供給學派政策,又指西方供給學派強調的重點是減稅,過分突出稅率的作用,並且思想方法比較絕對,只注重供給而忽視需求、只注重市場功能而忽視政府作用。

習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簡言之,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