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香港人對平反六四的堅持,並未因受攻擊而逆轉  

發表時間:

又是六四,又是維園悼念六四燭光晚會。27年了,6月4日酷暑之夜十多萬香港市民一如既往集會紀念北京天安門廣場曾經發生過的那個悲壯慘烈的日子。同時,在香港本土分離運動興起的背景下,今年的六四紀念活動出現前未所有的分裂,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香港六四紀念活動的分析評論。

香港年輕人維園紀念六四
香港年輕人維園紀念六四
廣告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易銳民的評論稱:“數年前,支聯會還欣然向傳媒表示,每年‘六四’悼念活動,加上‘六四紀念館’建立起來,令‘薪火相傳’看來成功,在特區紅旗下長大的‘90後’積極參與‘六四’活動,而且大批參與社運,迅速成長。但2013年開始出現‘家變’。激進的‘港人自決藍色起義’,因不同意支聯會以‘一國大於兩制’的想法去悼念‘六四’,選擇在尖沙嘴鐘樓前亮起燭光,雖然人數不多,但已燃起苗頭。其後,隨着港青本土思潮興起,出現更多對支聯會不滿聲音,以及不同團體自行舉辦悼念活動。今年,各大專院校更紛紛‘出走’,寧願自行舉辦‘六四’論壇;而‘熱血公民’更舉辦主題為推動全民制憲的集會。”

  香港《信報》的社論稱:“學生組織全面缺席,另起爐竈舉辦沒有點起燭光、沒有悲歌寄哀的六四論壇,本來問題不大,人各有志,勉強不來;然而今年讓參與維園集會者感到比較難堪的是,一些學生領袖出言不遜,既有說‘六四悼念應該畫上句號’,更有把支聯會形容為‘妓院的鴇母龜公,職志就是誘拐少女受污’,一次過將主辦者和參與者侮辱得淋漓盡致。”“當然,學生組織並非純粹侮辱支聯會以逞一時之快,背後的邏輯是企圖跟一切與中國有關的脈絡切割掉,因為他們要的是自決,而且不屑泛民主派的‘和理非非’行之罔效,非要另闢蹊徑探討‘香港二次前途問題’不可。簡單來說,中國是中國,香港是香港,六四事件與本土派的自決理想無關”。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去年開始,隨着政治生態嬗變,由悼念六四方式到事件與港人的關係等,都冒出爭議。特別是年輕一代打着‘本土’旗號,與六四切割,藉此顯示內地的事與他們無關等言行,使六四事件與本港的連繫萌生潛在變量。”“六四事件原本在國際社會,特別是華人社會引發巨大迴響,但在27年之後,只剩香港的悼念活動歷久不衰。”“不過,隨着政治生態丕變,六四與本港的連繫冒出不確定因素。除了激進政客渾水摸魚,企圖切割環繞六四的政治能量之外,今年學界組織全面撤出支聯會主辦的燭光晚會悼念活動,然後山頭分立的另起爐竈,這個發展涉及支聯會的薪火相傳或會出現變量,環繞六四事件的能量或會消散,值得關注。設若六四事件在本港凝聚起來的民氣渙散,六四議題或將全面消退了。”

香港《蘋果日報》署名李平的社論稱: “時移世易,曾經是凝聚港人反強權、爭民主的六四集會,今年受到空前的衝擊。要不要保留維園六四燭光集會、要不要解散支聯會、要不要推動中國民主建設,竟然不再是非親共人士與親共人士的對抗,而是非親共陣營的內訌,甚至發展到惡語相向、人身攻擊,大有民意逆轉之憂、親痛仇快之遺憾。”“然而,極端的言論從來不代表主流民意。港大民研的調查顯示,支持平反六四的比率佔59.4%,認為香港人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發展的佔61.8%,認為不應該解散支聯會的比率也回升至50.7%。由此可見,港人對中國民主的支持、對平反六四的堅持,並未因六四燭光集會、支聯會近期頻受攻擊而逆轉。”“捷克出生的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說過:‘人類與強權的鬥爭,其實也是一場記憶與遺忘的抗爭。’可以說,放棄悼念六四、遺忘六四,就是放任中共強權繼續為禍中國、為禍香港。”

以上是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特約記者張文中在香港為您報導。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