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明鏡書刊

明鏡新書披露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候選人名單

發表時間:

習近平執政第一屆任期只有最後一年,人們日益將視線轉向他新一屆任期的政治局常委。中共十九大最核心的問題,是常委制是否廢除?如果保留,由什麼人來組成?“七上八下”的年齡限制是否取消?取消會帶來哪些變數?明鏡出版社最近推出新書《中共十九大常委》,這次節目,我們就請明鏡集團總主筆高伐林先生來介紹這本書。 

明鏡出版社新書《中共十九大常委》
明鏡出版社新書《中共十九大常委》 圖片 RFI/明鏡書刊((高伐林)提供(DR)
廣告

法廣: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前夕,明鏡出版社都推出一本有關新一屆中共政治局常委的預測之書,現在又臨近中共十九大了,明鏡推出這本《中共十九大常委》,是對新一屆常委進行預測嗎?

高伐林:時間過得很快,習近平是否能順利接班的討論好像才過去沒多久,現在討論起他的接班人是誰、新一屆決策層如何組成了。如果說前幾屆黨代會前夕推出的那幾本書,準確預測了新一屆常委的人選、名次和分工,事後證明,無一差錯,贏得了公信力;那麼明鏡推出的這本《中共十九大常委》,倒不僅僅是一般地預測十九大的常委班子,而是對中共權力核心層的格局,做了更為廣泛深入的分析。

法廣:我們注意到,明鏡集團總裁何頻先生對中共常委制提出了很尖銳的批評。

高伐林:是的。何頻幾年來在各種場合多次批評中共常委制的諸多弊端。眾所周知,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教授非常推崇中共這個常委制,甚至說常委制是“集體總統制”,優於美國的總統制。但是何頻批評這種制度所謂“集體負責”,就是集體不負責;各管一攤,就是把各個分管領域,變成各自的獨立王國,充任一言九鼎的寡頭。他認為這種“九龍治水”“七龍治水”的常委制是個怪胎  既非集體領導,更與民主毫不沾邊。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應該納入徹底改革這種常委制的內容。何頻的看法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甚至爭辯,甚至中共官方體制內、智囊班子內,也有人呼應。

法廣:《中共十九大常委》這本書,認為十九大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高伐林:改革常委制,茲事體大。中共奪取政權之前且不說了,建政以後到現在,常委制已經實行了整整六十年。它受到各種衝擊,其中最嚴重的衝擊,就是文革中禮崩樂壞,使常委制一度名存實亡,例如,1973年中共十大上選出九位政治局常委,死的死,撤的撤,三年後文革結束時,政治局常委只剩了葉劍英一人,還有一位當年才增補上來的華國鋒。這如何能起到領導核心的作用?政治局常委制的弊端在胡錦濤時期最為明顯。習近平上任之後致力於集權,常委制已經大不同於此前了。但是如何改革?拿出什麼方案?看來中共高層還舉棋未定。提出這個問題的何頻認為,改變常委制,不像放寬常委班子年齡限制呀、取消隔代指定的接班人呀等等這些相對來說改起來比較容易的問題。十九大上,常委製取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那當然是一大突破;但從目前情況看,繼續保留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法廣:這本書對十九大可能的政治局常委是如何分析的呢?

高伐林:今年以來,習近平“核心”之戰、任志強事件、倒習公開信出現、習李爭鬥公開化……人們都可以看到高層政治板塊變動背後常委之爭的影子。從現在到中共十九大,還有一年多時間,中共決策層將有今年和明年的兩次北戴河度假期間的博弈,將至少有十八屆六中全會和七中全會的交鋒,也就是說,還有漫長的討價還價的餘地,還會有很大的變數。新一屆常委會的人數,即使確定下來還是與這一屆相同的七個名額,具體的人選、名次和分工,也會不停地變化。

儘管如此,在《中共十九大常委》作者看來,十九大常委候選人的確定,還是有跡可循的。

法廣:能否具體介紹一下如何有跡可循?

高伐林:一般來講,新一屆政治局常委,會從本屆政治局委員中產生,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冒出從中央委員直升常委的黑馬。這種黑馬以前出現過,毛澤東時代完全不講章法,且不說了;文革之後也出現過幾例,像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朱鎔基,在十四大上跳過好幾個台階,進入常委;再如習近平本人,從十六屆中央委員,一躍而成十七屆政治局常委。但是這種做法衝擊太大,儘管習近平對目前形成的權力格局並不滿意,有可能破格拔擢,但他也要考慮各方勢力的平衡,力求減少阻力和震蕩,不是萬分必要還是會盡量避免的。

《中共十九大常委》的視野就縮小到本屆政治局委員中:他們的年齡、資歷、政績、能力和知識結構,民望,他們從政軌跡中與黨內具有話語權的元老的交彙,他們的派系歸屬,等等。要重點考慮的因素,是他們與習近平的仕途有沒有交集?關係遠近如何?此外還要參照中共權力交接中的慣例,就可以篩選了:現任的政治局常委、委員中,像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劉雲山、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劉延東、全國人大第一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李建國,以及代表軍方的政治局委員範長龍等,可以基本上排除進入新常委班子,甚至難以繼續留在政治局,其他人可能連任政治局委員。

法廣:哪些人能夠“入常”呢?

高伐林:習近平是毫無懸念;李克強連任政治局常委應也問題不大  除非他與習近平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鬥得不可開交的地步,出現那種情況,那就是中國政壇大地震了!

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是1948年出生,到十九大時已經69歲。按照中共此前“七上八下”的不成文的年齡標準,他必下無疑。但是規則是中共高層自己定的,他們要改變也不難,何況這項規則制定沒多久,還沒有變成剛性規範,如果習近平成功地取消這項規定,那麼王岐山就有可能連任,不論是繼續擔任中紀委書記,還是取代李克強成為國務院掌門人,都會在新常委中有一席。若取消這條年齡規定,另一個最值得關注的人,是比王岐山還大一歲的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也有可能進入常委,當然,也可能安排一個榮耀性職務。

本書作者指出:現任中辦主任栗戰書、中組部長趙樂際、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是新一屆常委的有力人選。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有希望,但也有較大變數。他如果進常委,有可能中央書記處安排兩位常務書記,一位是栗戰書,分管黨建、組織,一位是王滬寧,分管意識形態,就像此前李長春、劉雲山那樣。

法廣:不是還有幾位“共青團派”嗎?李源潮、汪洋,還有胡春華,以及同樣是“60後”的孫政才。

高伐林:李源潮是當下反腐矛頭所向,對他來說,不是能不能更上一層樓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躲過牢獄之災的問題。汪洋比起李源潮來,雖然與令計畫的關係要疏遠得多,但是畢竟一度走得比較近,他的變數是相當大的,很有可能與十八大上命運相似,對常委可望不可及。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與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這兩位“60後”,有可能雙雙進入常委,也有可能只有孫政才入常。

總之,這本書縮小了下一屆政治局常委的候選名單。只要中國政局不出現政變、病故和激烈動蕩,雖然不能排除黑馬,但常委人選,大體上不會超出這本書所說的範圍。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