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潘永忠談2016柏林國際文學節

發表時間:

享有盛譽的德國柏林國際文學節於9月14日至17日在柏林舉行。這一文學盛事自2001年啟動以來,每年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的文學家和文化人。今年度的柏林國際文學節一個重要的內容,突出介紹了目前仍在獄中的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及其夫人劉霞的思想和作品,主題是:空了六年的椅子。這項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喚起國際社會繼續關注這對夫婦的命運。此外,2016年柏林國際文學節還將「從思想文化上解構專制體制」提上會議日程。我們在今天的本節目中,請目前在德國定居的“中國和亞洲民主化論壇”秘書長潘永忠先生談談今次活動的意義。

廣告

法廣:今年柏林國際文學節受到格外關注的一個主題是「空了六年的椅子」,聚焦目前仍在獄中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及其夫人,請談談此項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潘永忠:我簡略概括為三個方面的意義:第一,宣傳劉曉波,與中國現政權形成強烈對比。主持人史丹澤(德國聯邦政府前駐華大使)在主持的時候說道:劉曉波是除了1936年猶太作家、記者Ossietzki及昂山素姬之外第三個在獄中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人。廖天琪補充道:不僅如此,他是唯一一個沒有大陸的家人、親屬甚至同事朋友能前往頒獎典禮的獲獎人,為何掌握黨、政、軍、警、公安和媒體宣傳於一手的中共政權如此懼怕一個只能動筆桿的文人?因為劉曉波就像一面鏡子,掌權者在鏡子里可以看到自己的醜陋猙獰;世界在鏡子里可以認識到中國現政權的專制獨裁的本質。

第二, 宣傳和發揚劉曉波精神,是開啟中國社會轉型的一把「鑰匙」。我們看到不少國家的社會轉型,都有自己通向變革的「鑰匙」,一次事件,或者一個人物。匈牙利是「匈牙利納吉事件」,韓國有「光州事件」,台灣有「二二八事件」,捷克有「布拉格之春」,緬甸是一個人物昂山素季女士,南非是曼德拉,波蘭是瓦文薩等。中國也有自己的變革「鑰匙」,一個事件,就是「六四事件」;一個人物,就是「劉曉波」,所以緊緊抓牢這兩把「鑰匙」,好好做文章,就能催化出中國社會的政治轉型。

第三個原因是,宣傳和發揚劉曉波精神,讓中國人民看到未來的希望。哈維爾與他的朋友們在1977年發表了《七七憲章》,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出現超過十萬人的遊行活動,向政府請願結束捷克共產黨統治。這以後捷克政府舉行了第一次的多黨選舉,哈維爾所領導的「公民論壇」獲得勝利,哈維爾擔任總統,完成政權的和平轉移。2008年,劉曉波起草了《零八憲章》,它的意義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堅持和努力,中國的和平也將不會太久了。

法廣:劉曉波是一個怎樣的人?柏林文化節推出了怎樣的劉曉波夫婦?

潘永忠:在會場上,大家開始在介紹劉曉波的時候,有朋友就提出:不夠把他往高度提。但是在會場上,不管是主持人史丹澤、還是廖天琪或是廖亦武,他們都是如實和平實的陳述。介紹劉曉波。像廖天琪介紹道:文革十年正值劉曉波從少年成長成為成年人,他親身經歷了暴力、鬥爭、殘酷、愚昧和謊言,人性中最惡的一面。他偶爾也扮演過幫兇的角色,曾經是個好打架、粗曠、衝動的青年。到了70年代末,性格逐漸穩定,80年代改革開放,中國思想界進入狂飆時期,各種傳統及西方的思潮湧入,曾經生活在荒涼如沙漠的青年們如饑似渴地、如海綿一樣把外來的思想、藝術、審美、文化、哲學全盤地接納,廖亦武和劉曉波都屬於這一批人。劉曉波苦讀鑽研中西方的文學、哲學、甚至宗教,同時跟同學和老師切磋,很快就青出於藍。他敢於挑戰當時的所謂四大思想家。他在北大的博士口試其場面的轟動,可以載入史冊。劉經過天安門事件後,逐漸更多地介入一些社會活動,三度入獄。本世紀以來專心寫作,性格也更加地沉穩和謙卑。

史丹澤介紹說,他在擔任德國駐中國大使時,曾邀請劉曉波和一群他的文人朋友到德國大使館去,他們離開時,使館一位女士說,劉看上去像個黑社會老大。廖亦武說劉能吸引人們聚集到他身邊,能服眾。廖天琪說劉擔任筆會會長(2003-2007)期間,將許多知名度非常高、優秀的作家都說服加入獨立中文筆會,這是他的個人魅力和威信。
廖亦武在介紹劉霞時說:劉霞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愛笑的女孩,抽煙喝酒都很行,傻呼呼地是個地道的藝術家。但是當曉波被判11年消息出來時,他跟劉霞通電話,她足足哭了20分鐘。她曾經寫過一首詩,她是「一隻鳥」,那是多麼自由逍遙,後來鳥變成一棵樹,伸根在地,永遠被釘死在土裡,再也動不了了。這就是劉霞的自我寫照。

法廣:劉曉波最近一次入獄至今已近七年時間,期間,他和他的妻子劉霞歷盡劫難。雖然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他所倡導的以非暴力方式爭取人權的主張以及政治改革的呼聲為什麼沒有引起官方的認可?

潘永忠:實際上,我們一方面能夠看到中國專制政權的頑強,另一方面實際上是很說明問題的。我舉個例子說,當初八九民運的時候,鄧小平要求武裝鎮壓學生,中國政府就這麼做了,軍隊就這麼做了。但是同樣的情況,在東德,當初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他們政治局會議上也有人提出來,但是東德就沒有這麼做。為什麼?實際上東德呢,大家分析下來,整個東歐那些國家在變化的時候,因為他們不僅也有專制政權,但同時他們也存在周邊的頑強的宗教文化和歐洲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在執政以後,把傳統的中國文化,我們在批林批孔、把孔老二、把這些傳統的文化、儒家思想,全部批得一塌糊塗。還不僅如此,還把中國的宗教文化,作為四舊全部剷除掉。實際上,整個社會的基礎,作為一個人類傳承的、主要是兩條腿;一種是傳統文化在傳承,還有一種是宗教文化的傳承。而中國政府把這兩個東西剷除掉,對中國的影響確實很大。但是,我相信中國未來的一些年,還是會變。還會慢慢慢慢地蘇醒過來,和世界接軌。

最後我介紹一下,在整個活動當中發生了一些場面互動,非常感人。比如:廖亦武在談到《零八憲章》的簽名時,他是完全出於對劉曉波的感情,所以他看都沒看就簽了字。當警察第二天一大早就請他「喝茶」,質問他《零八憲章》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廖說:沒聽說過這名字,警察念了一大段《零八憲章》摘錄文字,廖還是說:聽不懂。警察說:那你為什麼在劉曉波的《零八憲章》上簽名?廖說:那是必須的!那是我們的情誼。
台灣新任德國代表處謝志偉大使也評說了一下,他說:廖亦武是憑感情在《零八憲章》上籤了字,但他是認真讀了《零八憲章》,當時也簽了名的。他說:台灣向來支持中國的民主人權運動。而且今後還會持續下去。

第二,廖天琪在介紹在文革浩劫中成長的那一代人,現在都發生了變化。像習近平作為官二代在執政。但劉曉波同樣是在文革中成長,卻走到相反的路上了。有觀眾問「為什麼劉沒有轉過彎來?」廖天琪回答:「因為他沒有出賣自己的靈魂,他不向權力低頭或妥協,他始終站在權力的對立面,他寫的文章往往是替無權利者爭取權利。」這番回答贏得了場上一片的掌聲。

第三、柏林國際文學節「空了六年的椅子」活動結束後,台灣駐德代表處謝志偉大使特別走到前面感謝和問候了史丹澤、廖天琪、廖亦武,他還表示:支持和呼籲中國人權改善,不僅是中國人的事,也是台灣人應該關注的,更是全球民主國家應該共同來關注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