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是否是美國工業不景氣的禍首?

發表時間:

12月1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頭版頭條主題各有側重。《解放報》特別關注敘利亞第二大城市阿勒頗政府軍強攻行動下嚴峻的人道災難;《費加羅報》以大版篇幅分析與預測變化莫測的國際形勢推高利率對法國等高負債國家的可能影響;財經報刊《回聲報》關注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減產帶來的國際市場油價飆升;法共《人道報》凸出法國航空公司員工集會抗議活動中圍攻領導人事件的司法判決之不公;天主教報刊《十字架報》則在聖誕節即將到來之際,推出專頁,推薦可以作為禮物的書籍。關於中國,《回聲報》今天發表調查文章:中美貿易戰背後的真正數字。

廣告

這篇文章從在網絡上傳播的一個指控中國製造對美國經濟生活的影響的視頻報道入手,指出,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的貿易顧問丹•迪米科(Dan DiMicco)近期曾借用這個一個半小時的報道視頻,來說明中國企業競爭帶來的後果。特朗普在競選活動中,利用美國中產階層對自身生活條件下降的感受以及失業工人的憤怒,猛烈抨擊美國的各項自由貿易協定,尤其把中國當作靶子。《回聲報》這篇文章的作者承認,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15年間美國的對華貿易逆差從500億美元猛增到超過3650億美元。2001年,時任總統克林頓曾表示,美國企業將首次可以向中國人出售由美國勞動者在美國製造的產品。但實際情況遠不是這樣。事實是,美國人出口最多的是他們的就業崗位。上述報道視頻的作者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 認為,有57000家美國企業因為中國的競爭而關閉,2500多萬人找不到工資體面的工作。一家經濟政策智庫認為,2001年到2011年間,中國進口產品增加導致三百三十萬美國就業轉移,其中電子工業失去的崗位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同一時期,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消融了兩百七十萬美國就業。另外兩名經濟學者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但《回聲報》文章也引述前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指出,將美國工業蕭條完全歸咎於中國的看法太過片面。真正的解釋是亞洲融入製造業進程的整體形勢。最近三十年,美國在亞太地區長期處於逆差。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經濟教授Patrick Messlin 也指出,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美國曾指責日本,指責韓國,指責台灣,如今又指責中國,今後有可能又指責印度。在拉米看來,中國只不過是在市場資本主義體制中利用了勞動力廉價的相對優勢,而變成了世界工廠。《回聲報》文章指出,其實,美國以及發達工業國普遍的工業衰落,並非開始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作者引述布魯塞爾一家智庫的經濟學者指出,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工業國製造業就業崗位減少的趨勢自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在70年代,七大工業國集團的製造業就業崗位佔總數的70%,但到2010年時,這個比例就已經跌落到47%。但文章強調,無論如何,中國仍然是最近20年來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巴黎政治學院經濟學者Patrick Messlin等專家認為,歐美其實並沒有給中國送上任何禮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被強加了苛刻的條件。前任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還認為,相對於其他新興經濟大國,中國為獲得加入世貿的門票而付出的代價高得多。但前滙豐銀行法國部經濟分析師Antoine Brunet的觀點截然不同,他認為,美國政界在跨國集團以及華爾街的壓力下,犯下了讓中國加入世貿的原罪,美國選擇了絕對的自由貿易,但中國是最糟糕的貿易保護主義國家,其貨幣被嚴重低估。在他看來,與不遵守同樣規則的國家開展自由貿易是一個戰略性的錯誤。英法兩國在1860年之1914年間曾有過這樣的教訓,當時,他們執意要與那時還在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美國和德國展開自由貿易,結果導致自己在地緣政治中地位削弱,德國工業及軍事則強勢崛起,並最終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篇文章還指出,世界貿易組織受理的貿易糾紛其實涉及最多的還是歐美國家,歐洲聯盟有82起,美國有127起,而中國只有37起。前世貿總幹事拉米認為,中國並沒有不遵守規則,但中國很會鑽空子,而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遠遠不夠完善。文章認為,多哈貿易談判陷入僵持對世界貿易組織十分不利。從這個角度來說,特朗普要推動世界貿易體制改善沒有錯,但如果真像他威脅的那樣退出世貿組織,對於美國來說將會有災難性的後果,尤其是他提出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45%的關稅。北京不會花費許多年去打官司,而是會立即反擊,也就是說會發生貿易戰,結果將是兩敗俱傷。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