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華世界

新新聞封面專題:蔡英文政府解禁日本核災食品有政治盤算?

發表時間:

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最近內政改革遇上多事之秋,民調下跌。其中之一是推動日本福島核災區域食品進口開發,似乎又開啟了另一個戰場。台灣民眾聽到進口核災食品已經吵成一團,行政院,衛福部,食安團體,環保團體,反核團體都出來或是說明,或是撇清關係,或是防衛。聽說公民團體認為政府對此事缺少太多相關資料及文件,日本核災區域食品的進口,究竟是單純食品安全問題,還是牽涉到更高層的政治合縱連橫的攻防呢?蔡英文政府的核災食品解禁,背後是否有政治盤算呢?本台(法廣RFI)本次中華世界為大家採訪詳細報導本議題的新新聞周刊副社長陳東豪先生,他向本台做了進一步介紹、說明。

廣告

台灣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在接受新新聞周刊專訪時,解釋蔡英文政府在施政爭議迭起之時,還加速推動日本福島核災區域食品進口的原因。這是新新聞作者李又如撰寫的獨家專訪相關部會的封面專題的報導。報導說,事實上,日方一直動作頻頻,並將「開放」和「日台親善」掛勾,從馬英九政府到現在的英政府,意圖使台灣方面妥協開放。然前朝高舉食品安全,訂出全球除了台灣,只有中國擁有的高門檻標準,也讓人聞到濃濃的政治味。

十一月中連續三天談論日本核災食品管制方法的公聽會,藍委翻桌、黑衣人鬧場、寫着「出賣國民健康」、「拒吃核災食品」的鬥大標語,應是多數民眾第一次接觸到此議題的管道。

事實上,執政黨這次的「開放」,是將過去的禁令稍做調整。福島核災後,台灣與其他各國一樣,迅速禁止福島以及周邊四縣的八大類食品進口,以地區概念作管制。而現在欲將「地區管制」轉換成「高風險產品管制」,也就是福島縣食品仍禁止進口,其周邊四縣除了飲用水、奶粉、水產、茶類、野生動植物外,其餘食品只要附上輻射檢測報告及產地證明即可進口。

未來開放,衛福部將採邊境逐批檢驗,加上既有的核研所食品輻射檢驗。政府認為加上台灣輻射食品安全值已經是「世界最嚴」,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並無出賣國人食安之疑慮。但面對外界質疑不斷,開放政策要如何走下去?

台灣政府為何要突然由 “地區管制”轉為“產品風險管制”?

新新聞作者李又如獨家專訪了此政策核心制訂者台灣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食安辦公室主任許輔、衛福部政務次長何啟功,這也是他們三人第一次共同面對媒體直接談論此政策。

報導指出,這三名小英政府的官員對新新聞說,一開始採用地區管制,是因為福島核災後,全世界都怕,所以先禁止。但每年數十萬件產品檢測累積下來,到現在只剩下一點點品項有輻射殘留,這些都還算是高風險產品,依舊管制;但其他產品測不到了,我們才同意它可以進口。

這次主要變更,是將「地區管制」改成「高風險產品管制」。它有一個前提,日本境內禁止流通的高風險產品,不管是哪個地方生產的,都不能進口。從地區到產品,它會變成一種動態、隨時能夠調整的管理方式。如美國原先禁止竹筍進口,經三年觀察,發現已驗不出輻射值殘留後,就從禁止進口的名單移除了。

陳吉仲主委說,比較大的問題是,即使現狀我們禁止這五縣食品輸入,過去五年日本食品進出口貿易量仍在增加,而這次針對周邊四縣開放的幅度又不大,為什麼日本還一直要求我們要改變?這都值得進一步地探討。

那麼,蔡政府為什麼要急着開放?陳吉仲回答新新聞說,他覺得這不是急不急的問題。他說,當幾乎所有國家都做了調整,台灣身為WTO(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國,不跟着調整是很奇怪的事。台日進出口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例非常高,若台灣不按照遊戲規則走,跟日本之間的往來就無法順暢。

核災食品解禁 小英政府的政治盤算

另據據作者李英挺在最新一期新新聞周刊撰寫的封面故事文章指出,二○一一年三月日本福島核電廠發生事故,各國包括台灣在內,禁止福島、群馬、栃木、茨城及千葉等五縣食品進口,即使近年多國逐漸鬆綁,台灣因去年發生福島食品被不肖業者重貼標籤溷入市場,雖未實際檢出輻射殘留,卻仍擴大管制,除要求所有進口的日本食品須附產地證明,針對特定區域、特定類別食品,更要求提交官方輻射檢測證明。

日台關係得看食品放行與否?

日本當局曾多次表示抗議,並公開要求台灣方解除管制。在馬政府時代,不但在府院黨會議時,外交部、經濟部與國安局就曾多次表示台灣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都需日方支持,因此在食安部分須有所讓步。

不過,因台灣正值選舉期間,藍委不願放行,最後只好由立院做不只如此,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去年四月訪日,欲拜託日本國會議員促請日府儘快簽署台日經濟夥伴協定(EPA),當時日方卻明示,台灣限制日本食品會是一大障礙。甚至去年擴大管制進口的前夕,首相安倍晉三派親信萩生田光一、胞弟岸信夫等重量級政治人物親自來台溝通,王金平還特地邀集朝野協商,籲請各黨團總召簽署開放進口的提桉,以維護台日關係,不過遭拒,協商破局。

直至今年五月, 新政府甫上台, 即傳出傾向開放的風向。日本共同通訊社(Kyodo News)在五月二十一日報導,相較於馬政府反日態度,民進黨為躲避中國的統一壓力,傾向重視對日關係,因此最快在七月日本參議院選舉前,台灣會放寬對福島等五核災縣市的食品進口禁令。消息傳出,政院第一時間否認。

五個月後,十月初又有報導提及台方與日方已達成默契,決定明年初解禁。雖然行政院長林全表示沒有鬆綁規畫;衛福部也表示「現在還沒看到時間點」,但皆未否認目前正往「開放」之路「評估中」,強調會參考日本檢驗結果與各國管製做法,並研擬配套措施。

而早在大選結果底定,高雄市長陳菊、台中市長林佳龍與彰化縣長魏明谷等綠營執政縣市首長相繼訪日,請求日本協助我方加入國際經貿組織時,日方則是不斷提及促進日本食品與農產品的擴大進口,顯見加強「台日情誼」與「核災區食品解禁」得放在同一天平上對談。

外界憂心日本核災食品的解禁正在倒數中

由於在野黨團不願輕易放行,因此隨之加碼要求召開十場公聽會,衛福部卻在三天內辦完,令外界不得不質疑,蔡政府這麼急,到底跟日本交換了什麼?

公聽會結束後,有黨政人士表示,在部分台獨意識人士的操盤,新政府亟欲切割中國關係,在國家安全大戰略架構,「排中」的同時得加大「親美」、「友日」力度,隨着美國大選結果底定,在台美關係充滿變數之際,確保台日友好關係,必然是新政府的當務之急。只是過去日方多次透過不同管道要求台灣解禁,馬政府都能挺過,足見經貿壓力不會是急迫開放的主因,評估除了因國際情勢讓我方亟需穩定與日關係,當然還有國內政局的盤算。

改名黨政人士還指出「 這一箭, 要射下的可不只一隻鵰!」明年將進入一八年地方選舉的布局,食安涉及國人的健康與福祉,向來是全民關注焦點,如果一失差錯,恐將影響連任優勢,因此與其留待明年處理影響選情,不如今年底就將戰場清理完畢。

凝聚深藍挺洪秀柱的陰謀論

報導最後指出,有資深藍委卻憂心表示,小英政府亟欲拉攏日本,以對抗中國,但不認為日本會願意為我方而得罪中國,所以恐怕只是台灣方面的一廂情願;如果一味對日本卑躬屈膝,最後結果就是全然被漠視,恐會被日方吃得死死的。

陳東豪指出,本次核輻射食品的檢測主要是台灣人民沒有信心的問題,即使檢測不出輻射程度,但台灣人民心理上就是不願意接受。這也可能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日本可能向世貿組織提出抗議台灣不遵守世貿規定。日本是可以提告的,聽說,日本已經針對韓國的拒絕進口態度,向世貿組織提出告訴了。所以蔡英文政府處於兩難的地步,因為日本核災食品後,還有美國豬肉進口的問題。本次蔡英文政府對日本食品進口台灣的解禁當然有政治盤算。民進黨蔡英文政府雖然禁止福島縣食品進口,但准許其周邊四縣除了飲用水、奶粉、水產、茶類、野生動植物外,其餘食品只要附上輻射檢測報告及產地證明即可進口。對於安倍政府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回饋,剩下就要看安倍政府會怎麼樣地提供給蔡英文幫助,雙邊是會有一些默契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