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中國

港深邊境合辦科技園 港憂為她人作嫁衣

經過約二十年的拉鋸,香港政府與深圳市政府終於簽訂合作備忘錄,在位處兩地邊境的落馬洲河套區共同發展佔地約87公頃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港府稱,土地業權歸香港擁有,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亦由香港承擔費用,日後發展則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負責。創科界大多表示歡迎,但不少評論憂慮,有關項目是為她人作嫁衣裳,而計畫向中國內地人發出特別簽證進入園區亦惹起關注。

廣告

香港和深圳過往以深圳河為界畫分,在1997年回歸時拉直深圳河後,兩地一直未能就河套土地的業權和利用問題達成協議,當中,土地業權是爭議重點,結果在去年底取得突破。在3日會議上籤訂合作備忘錄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表示,這個面積有如4.5個維園的河套區的業權歸香港,土地日後主要用於高等教育、高新科技研發設施及文化創意產業,部分亦會作商業用途,預計最高樓面面積可達120萬平方米。面對香港數碼港由聲稱打造創新科技但淪為住宅區的批評,港府官員強調,創科園不是地產項目。

香港科學院院長徐立之表示,香港長於上游基礎科研,深圳則以生產見優,日後香港可利用園區土地從事更多中游研發,再交深圳接軌,達至雙贏,期望園區可以成為一個很強的創新科技研發中心。

備忘錄的簽訂仍流於原則性和構思,對「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規畫大綱和開發成本,雙方仍未有概念,官員只是表示,兩地會儘快成立專責小組商討,不存在任何秘密協議,而且園區日後會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設立一間附屬公司來建設及營運,有關附屬公司的董事局主席由港方代表出任,相信有「話事權」。

官員續稱,為吸引人才到園區工作,必須讓他們出入方便,正構思發出類似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簽證讓內地人方便出入園區。

不過,評論質疑一間公司能有多大力量抗衡中方要求,而園區地處邊境,十分偏辟,日後有多少港人願意前往工作,實屬疑問,最終是為內地人作嫁衣裳。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直言,憂慮河套科技園項目變成故宮落戶西九龍文化區的翻版,即港府只顧配合深圳的產業發展,忽略香港本身的城市規畫。

雖然立法會仍未撥出款項,但小表成立公司建設及營運園區的香港科技園公司,其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新園區的定位及財務計畫仍在構思中,預計項目需要四至六年時間平整用地,首座大廈最遲於2024年落成。

落馬洲河套區的用途商討多年,前特首曾蔭權曾將之列為香港十大建設計畫之 ,期望部分設施可於2020年開始運作,有評論質疑這種深港融合是把中國一制侵蝕香港的先兆。及至深振英在2012年上任後,曾表示把該區部分地方變成「特區中的特區」,讓中國內地人和外國人免簽證進入香港邊境禁區,引起港人更大反彈。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