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究竟是什麼令“雷洋案”成為噤若寒蟬的敏感詞?          

發表時間:

轟動一時的雷洋案,去年底終於有了官方答案,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雷洋案的分析評論。  

觀察中國
觀察中國 RFI
廣告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 “2016年中國最大的國內輿論事件是雷洋事件,”“雷某案從5月份事發至今已過去大半年,它引起了公眾的空前討論,也受到官方高度重視。檢方的通報在事實方面非常詳盡,由於這是全社會高度關注之下的一份總結,它的真實性應當說有了當下社會最高級別的保障,如果再從真假的角度質疑它,就是虛無主義了。” “實際上,在檢方介入此案後,很多人已不再擔心此案的證據層面會出問題。那些對於不起訴5名警務人員持反對態度的人,更多是從價值角度認為不該這樣。比如他們認為,現在嚴懲警察的違法行為比維護秩序更重要。另外,他們不願意辨別警察‘輕微犯罪’的法律含義,而更願意泛泛地說:人都死了,這能算‘輕微犯罪’嗎?必須承認,這麼轟動的案子,它所形成的強大社會意義已經覆蓋了它原有的法律意義。但是處理這個案子又必須以法律為準繩,而不能順着輿論的情緒走。” 

香港《01媒體》署名何亦文的評論稱:“在新浪微博上用‘雷洋’二字搜索,結果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雷洋”搜索結果未予顯示’;改用‘雷洋案’在人氣頗高的‘百度吧’查找相關討論,得到的答覆是:‘抱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本吧暫不開放’。究竟是哪項法律法規令‘雷洋’、 ‘雷洋案’成為噤若寒蟬的敏感詞?這表明‘平靜’意味着背後的一片噓聲。距2017年只有9天之際,半年前(5月7日)發生的雷洋案官方終於有了結論式‘說法’  那5名毆打雷洋的涉案警員以‘犯罪情節輕微’為由免予起訴,一起原本有助於增強人們對法治信心、彰顯司法公平、正義的案件這樣收場,不能不令人扼腕嘆息。”“雷洋究竟是否嫖娼不是本案的重點,而是雷洋是不是被那幾個警員毆打致死?”“雷洋案引來一片噓聲,明眼人都知道,當局並不是偏愛那幾個警員,而是維護整個國家機器的合法性,尤其是警方在北京的獨特地位。消息人士稱,雷洋案除了為公眾關注,公安系統同樣注視着此案的每一步發展,通過檢察院對雷洋案的解釋可以看出,它涉及到‘上級統一部署’、執法方式等等,這其中不僅是普通警員,還有種種公安‘運動式’行動策畫、指揮的大小警官。一方是‘涉嫌嫖娼’的雷洋,另一方是國家機器中的200萬公安,孰輕孰重,當政者心知肚明。”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林子恆的評論稱:“‘雷洋案’的最新消息一出,立刻成了網上熱議的課題。不過,‘雷洋’一詞很快也成了微博中的禁詞,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官方微博‘北京檢察’和央視新聞等微博貼文也都不允許評論。《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號‘俠客島’發表的文章《不起訴》,雖然只是原文刊登了檢方的決定,但也因‘內容違規’而被屏蔽。北京市道衡律師事務所梁小軍告訴《聯合早報》,‘雷洋案’已從個案上升到政治事件的層面,當局自然會以慣用的手段來刪除貼文。他說:‘當局要讓人們漸漸淡忘。很快的,另一熱點又會出現,到時就會有輿論引導,把公眾的注意力引導到其它方面。’不過,還是有網民避開使用‘雷洋’兩字,在微博上發表評論。有人質疑,警員多次違規、過度使用暴力執法,卻被說成是輕微的玩忽職守,難以服眾。也有民眾說:‘這一切的背後是怎樣的格局與利益博弈,我們不得而知。改革勢在必行,卻又深陷塔西佗陷阱,未來的路,或許真的還有很長要走。’有評論稱,政府對維穩的依賴太大,註定了警方在中國政治生活中將佔據更高的地位。要同時平息民憤和警憤,就必須由以憲政為背景的第三方權威機制來做仲裁,通過獨立於政治決定的法治體制來解決衝突。”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