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中國

美國在華企業現在要求特朗普對北京強硬

用此一時彼一時形容美國在中國企業對總統特朗普對話政策的立場很合適,僅僅一個月前,美國在華企業要求特朗普不要採取較為激進的政策,擔心會招致中國的報復,特朗普競選時威脅要對中國課加高額關稅。但現在,同樣的美國在華企業,卻希望特朗普對中國強硬,只有強硬,他們才能得到中國許諾的雙贏。 

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
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 網絡照片
廣告

據路透社今天報導,“互惠”現在成了美國在華企業的新流行詞。一些行業領袖表示,他們歡迎特朗普政府在打開中國市場方面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這是在華企業態度的巨大改變,他們此前長期遊說華盛頓不要採取較為激進的政策,擔心會招致中國的報復。

報導說,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的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以前就支持互惠原則:中國應該向美國企業提供與美國向中資企業提供的同等的市場准入和待遇。

據中國美國商會的政策委員會主席羅斯(Lester Ross)說,我們會員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向那個方向轉變,主張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姿態。

羅斯曾在該商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逾60%的會員對中國政府未來三年信守開放市場的承諾缺乏信心。中國經濟中許多行業要麼對外資禁入,要麼嚴格設限。比如,據中國銀監會,在中國的外資銀行占銀行業總資產的比例不到2%。

據報導指,中國對外資在人壽保險公司的持股比例上限為50%,這使得外資在這一市場份額只有約6%。而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曾承諾取消這一限制。

另 一方面,中國安邦保險ANBANG.UL已斥資逾80億美元收購美國資產,包括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和。安邦保險還在等候監管機構批准其以16億美元收購美國壽險商信保人壽。

報導說,汽車、支付卡和科技等領域也能看到這種失衡的情況。中國吉利控股集團2010年從福特汽車(F.N)手中收購了沃爾沃,但外資企業需建立合資公司才能在中國境內開展汽車裝配業務,這一過程中通常會發生技術轉讓。以卡片發行數量計,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長為全球最大支付卡公司,而美國信用卡運營商Visa(V.N)和萬事達卡還沒有獲得在中國獨立展開交易清算業務的牌照,儘管2012年的世界貿易組織的裁決要求中國開放這一領域。

路透社說,外資科技硬件和科技服務公司對中國新制定的網絡安全規則提出的限制性條件十分惱怒。北京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也提出,到2025年,像高級信息技術和機器人產業等優先發展領域,使用國產元器件的比例要大幅上升至70%。

安可顧問大中華區主席麥健陸表示,達成某種形式互惠的想法獲得青睞,特別是在對抗“科技國家主義”方面。據他批評,中國企業保護市場並賺了大錢,然後又走出去,展開可能摧毀其他企業的國際收購,現在中國做得過頭兒了,令業界很多人憤慨。

麥健陸稱,美國決策者必須想明白,如何用美國的開放和法治應付中國,而不是讓這些成為自己的軟肋。但問題是要如何設計出一套對等互惠政策,即不會破壞雙邊關係,又不會引發美企在中國遭報復反噬。

中國官方媒體曾警告,若特朗普的政策引發貿易戰,美企很可能成為被盯上的目標。特朗普曾揚言要把中國貼上彙率操縱國的標籤,並對中國商品課以重稅。

報導說,中國商務部未回應對互惠問題置評的要求。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