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美國 社會

馬特·達蒙放棄獲得影帝的機會出演爛片《長城》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被主持人調侃

對奧斯卡金像獎夢寐以求的中國導演張藝謀,他執導的好萊塢影片《長城》終於在這一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亮了一相。不過說“躺槍”更準確,頒獎典禮主持人吉米·坎摩爾在調侃演員馬特·達蒙時,子彈掃到了《長城》。

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的影片《長城》
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的影片《長城》 網絡照片
廣告

今年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也就是人們所稱“影帝”,獲得者是出演《海邊的曼徹斯特》的凱西·阿弗萊克。馬特·達蒙是《海邊的曼徹斯特》的製片人,他本來要出演這部電影的主角。奧斯卡頒獎典禮一開場,馬特·達蒙便被主持人吉米·坎摩爾調侃,坎摩爾說:達蒙是個自私的人,但是他這次做了一件無私的事情,他是本屆奧斯卡大熱門《海邊的曼徹斯特》的製片人,他本來打算自己主演的,但是最後他把角色讓給了凱西·阿弗萊克,跑到中國去演了一部教中國人說英語的電影,還紮了一個小辮。”

由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近來在美國三千多家電影院線上映的影片《長城》,遭到美國觀眾和影評人的一致惡評,稱其“以任何文化標準來衡量都是爛片”。《長城》的主演馬特·達蒙是美國當紅的25位男演員之一,但他從未獲得過奧斯卡獎,出演《海邊的曼徹斯特》是個機會,他為一部爛片《長城》失掉了這個機會。

張藝謀可以說中國導演中對奧斯卡獎最癡迷的一位,從1988年開始,他執導的《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金陵十三釵》,一次一次向奧斯卡衝擊,一次一次鎩羽而歸。有的入了圍,有的連提名都沒有。

《長城》在美國在遭敗績,甚至引起了美國智庫的注意。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羅伯特·達利指出:張藝謀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拍出《活着》之後,就不再有值得稱道的電影,他早已“江郎才盡”。張藝謀才華枯竭的根源,就是中國政治。張藝謀自拍攝《英雄》以來,就為迎合政府使得作品的政治色彩日益濃厚,全力傳遞“中國很偉大,你應該尊重中國”的訊息給觀眾,這反而弄巧成拙。可以說,《長城》以及張藝謀多年來的影片,都因為其濃厚的政治色彩而無法獲得成功。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