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夏明:中美關係將朝向具有建設性、而非對抗性方向發展

發表時間:

四月初,中國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的訪問吸引了廣泛關注。至今,習近平與特朗普的會見繼續引發熱議。中美兩國領導人在兩天的會晤中涉及的話題一直受到各方猜測。種種跡象顯示,特朗普對習近平似乎並未表現出當選以來傳遞的強勢立場。如何看待中美兩國今後的外交走向?這次會晤將給兩國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對此,我們採訪了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夏明先生。

廣告

法廣:首先請談談如何看待特朗普與習近平的本次會晤?你認為,這次會晤的具體成果是什麼?

夏明 : 美國與中國對這次會晤都有不同的解讀,而且都是往比較積極的方向進行解讀。從美國方面來說,美國至少認為達到了幾點目的:第一,是給中國傳遞了一個比較明確的信息,尤其是針對朝鮮半島的局勢。從目前美國方面的報道來看,當習近平被告知,美國對敘利亞進行了襲擊,據國務卿蒂勒森說,習近平表示理解,並沒有持任何的異議 ,認為針對化學武器是應該做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探了中國的底牌,也就是說,如果美國要對北朝鮮進行在核武器問題上動作的話,因為這也是有一種相同的法理上的依據,尤其是有聯合國的各種有關核武器或者化學武器的協議。所以我覺得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最大的探底,因此對美國是最大的一個收穫。

另外對美國來說,能夠跟習近平進行個人的交流,面對面的認識,而且雙方的家庭能夠進行近距離的接觸,也可以看出,特朗普家族是非常刻意地在使得習近平和他的妻子彭麗媛都感覺到有尊嚴,感覺到非常受到尊重,所以他們非常好客、接待方式,也可以說給他們私人之間建立一種比較好的互動。因為我們以前都感覺到他們兩個人的性格都比較的強勢,這兩個人在一起會不會發生意外、誤解、碰撞?現在看來這些都沒有發生,他們給外界留下了一種他們這種互動非常的積極、而且非常的熱情(的印象)。所以我覺得對兩個國家的元首都可以進行某種解讀。 對中國來說,最大的得在於:美國在過去的幾個月,特朗普已經跟他的其他的盟國的最高元首接觸過,而且跟日本首相還進行過兩度的深入接觸。

所以對習近平來說,作為一個大國的元首,如果一直沒有跟美國總統進行這種溝通,而且目前國際局勢又非常的複雜,當然就會非常被動。因為你不知道到底他們的背後在怎樣地琢磨着去對付中國。所以我覺得他能夠推動這麼一次工作的見面,對習近平來說,提升他自己的地位、提升他在中國官場和老百姓心目中大國領袖的地位, 都應該有所幫助。所以我覺得這兩點他都可以進行積極地解讀。

法廣:中美兩國間存在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是否通過這次會晤得到了一定緩解?如何確立中美俄之間的關係?

夏明 : 這裡面有幾個大的問題和具體問題。我們先說大的問題。中美關係其實在結構上的框架上,應該說是有利益上的衝突的。因為在國際範圍上、在地緣政治上、在中美意識形態上,還有美國作為世界上的第一超級大國,中國要麼想與它平起平坐,而另外中國有許多言論表現出要對美國取而代之,這些都是衝突很重要的根源。

另外因為中美貿易長期赤字,美國面對龐大的赤字當然非常地惱火。所以與中國一直有較大的矛盾和衝突。但是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可以看到中美這次建立了一種大家能夠見面、尤其是國家安全幕僚,他們相互能夠認識,所以用溝通體系、管道來加強溝通和認識、建立某種互信非常重要。

尤其我們也看到,因為習近平是聯合指揮部的總指揮,這次他帶的人也讓我們看得很清楚,一方面是軍委裡面有解放軍的總參謀長房峰輝,他非常注目地坐在了伊凡卡旁邊;所以可以看到軍隊的溝通,想跟美國的軍隊形成直接的、快捷的信息傳遞,而不至引起誤會。另外國家安全的團隊,可以看到也都是過來的,還有經貿的團隊,像以汪洋副總理為首的經貿團隊,我們可以看到,經貿的問題,當然雙方也有觸及。但是這些具體的問題,以後恐怕要在部長級的層面上不斷地解決。但是我覺得他們這一部分的三個團隊:國家安全事務、軍隊和經貿,這次能夠進行雙方的認識,在不同的層面上進行交往,建立某種私人關係和信任,這對雙方許多問題的解決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涉及到中美俄的大三角關係,其中有比較大的看點。習近平在會上講了這麼一句話,非常值得我們去揣摩和觀察,他說:我們有一千個理由要把中美關係搞好,我們沒有一個理由要把中美關係搞壞。這裡面一方面他是針對中國,說我們不會去把中美關係搞壞。他也期盼美國說,你們沒有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所以你們也不要去破壞。但是如果我們想想,這麼高層次地提出來,和過去四年、五年,中國強烈的反美的態勢,和公開地不斷地與美國對抗,甚至對美國的政治、經濟、意識形態、民主體制進行全方位的污衊,甚至跟他們的最高領導人,包括對奧巴馬總統進行人身的侮辱,對特朗普總統進行各種諷刺性的評議,從這種角度來說,習近平目前的團隊認識到了過去的對抗的這種關係,對美國進行這種對抗的關係,把中美關係不斷地升級對抗,關係惡化,是不是目前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已經認識到這種做法對整個中國的長遠利益其實都沒有幫助。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細細地分析這兩句話,是不是意味着中國在對美國的關係有某種重大的調整?如果有某種重大的調整,當然就涉及到中俄關係的問題。因為畢竟是在中美領導人會面的時候,美國方面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敘利亞進行了軍事打擊。所以中國有人認為這是設的一種鴻門宴。如果習近平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憤怒和譴責,那麼,有么有顯示出:第一,中國想跟美國說清楚,我不是你最大的挑戰者,不是你最大的敵人。這種情況下,美國可能也被說服,或者美國也相信他們最大的敵人是俄國,而不應該是中國。因為畢竟美國現在國家安全班底也發生了很多衝突,現在人員結構在進行重整,而現在看來,針對俄國強硬的一派佔了上峰。所以我覺得中美關係的調整,如果作為中國來說,它有重大的利益獲取的話,也就是它避免了美國把它作為第一打擊對象。當然它就把俄國放在了美國第一打擊對象的目標下邊。而美國今天因為各種原因,甚至蒂勒森對俄國是百分之百地強硬,美國部分的官員跟俄國的接觸,又成為國會和聯邦調查局調查的重點,所以這些官員恐怕也有意識地要撇清他們與俄國這種說不清的關係,所以在這種關係下,中美俄大三角可能就會標誌着有某種非常微妙的、甚至實質性的變化。

法廣:美國似乎並不打算放棄對朝鮮發射導彈及進行核試的關注,近天來,美國航母群駛向朝鮮就是最好的例證。美國是否有對朝鮮動武的可能?朝鮮真的會像它所揚言的一樣動用核武嗎?中國將採取怎樣的立場?

夏明 :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美國的軍事機器和它的官僚機器在運作起來,基本上是要阻止北朝鮮再發射或者實驗它的核武器或者導彈。目前來看,走向戰爭或者美國對北朝鮮採取行動的可能性是在越來越增加,而且從敘利亞的例子來看,特朗普是想向世界表明,尤其向中國表明,你願意幫我就幫,你不願意幫我,我自己願意採取單方的武力行動。這一點,特拉普當政現在才一百天左右的時間,他就馬上可以使用強勢的武力,針對主要國家做出他的選擇。這點當然會讓中國和俄國重新審視,到底特朗普言行之間有多緊密?所以如果美國現在發出對北朝鮮最後的警告的話,我覺得應該從敘利亞的例子來看,可以說美國已經做好了對朝鮮作戰的準備。而且它也做好了準備就是:中國不幫忙,它也可以採取單方面的軍事打擊。而且美國也不乏眾多盟國的支持。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習近平給美國的信號、尤其是針對敘利亞的信號,基本上是:如果你要做,我們並不反對。所以習近平給了某種默認。但是現在有情況顯示,中國在中朝邊境大量集聚軍隊,而且也有戰爭動員的跡象,據我的感覺,不是說中國要做好第二次抗美援朝、要把它的軍隊送到北朝鮮去跟美國打一仗。因為首先中國現在沒有意圖要為金正恩犧牲幾十萬它自己的軍人;第二,對於中國來說,金正恩也已經變成了它的一個麻煩。所以金正恩被解決,對中國長期的利益、國家安全來說是有好處的。第三,從公開的報道來看,似乎美國給中國也有某種承諾。如果金正恩被解決,美國要承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這種無核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就是給中國一個定心丸。也就是說,朝鮮半島不會變成中國直接的一個威脅。所以從這些因素來看,當然美國要採取軍事措施,要動手的可能性在增加。而中國要干預的可能性基本沒有。它現在軍事部署,與其說是要針對美國,不如說是要防範金正恩。因為金正恩已經發出一些話,要對中國進行報復。所以它估計更多的擔心,金正恩在面臨打擊,以後的最後的瘋狂。

法廣:你如何預測中美兩國間今後的外交走向?

夏明 : 目前來看,中美過去的幾年關係發展很不順,首先對抗比較多。我剛才講的習近平的那兩句話,應該說是比較放低身段。是不是有點回到了鄧小平講的這種韜光養晦、不與美國作對的這種外交政策,還有待觀察。因為中國的外交政策現在也成為各種利益集團爭奪、衝突的根源。可以看到,中國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對美政策,一方面是受到領導人個人的影響,所以習近平一直以強勢領導人的面目出現;特朗普也是以強勢;所以他們兩人會決定中美關係必須往後退一步。不然就會造成兩國的衝突,會給世界帶來直接的災難。另外,這種衝突會給中國帶來災難會更大。因為畢竟這種衝突最後發生的戰爭不會發生在美國本土,一定會發生在中國本土。因此兩方的領導人都會有比較謹慎的表示。第二,中國的兩國的外交也受到民意、民間社會和各種公共輿論的影響。現在來看,中國公共輿論的反美情緒(因為過去的愛國主義教育或者仇美教育帶來的某種惡果),中國未來會不會進行某種調整,或者降低對美國的攻擊,或者降低對國民的反美宣傳,或者把這種民族主義情緒引向其他的國家,一個周邊的(國家):日本或者菲律賓,或者越南、甚至印度,這都可能發生。

另外我們要關注,中國的利益集團,尤其那些寡頭,他們在中美關係中有很大的利益。在過去的四、五年,中美關係的緊張其實帶來了很多的寡頭、利益集團的最大的損失。因為這些人不僅在統治中國,而且他們本身也成為中國各大的海外的投資公司、上市公司直接的擁有人、老闆或者董事會的成員。他們大量的資產其實是要通過全球的、他們資產的表現、尤其是在包括在紐約、香港、新加坡、倫敦,他們的股票市場的表現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好處。我們就以阿里巴巴為例,阿里巴巴前兩個星期的股票價格已經低於它的上市價格。可以想想,現在全球,像美國,它的股市已經突破了兩萬點。這種情況下,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權貴集聚的這麼一個代表他們利益的一個所謂中國國家隊的一個企業,在美國股市表現的如此地差,因此可以想象,中國的許多利益集團恐怕也會反思:到底跟美國衝突、跟西方衝突給他們帶來多少實際的好處。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關注,到底中國的利益集團、即使從它們私利的角度着想,恐怕也會調整對西方、對美國的仇視。當然這裡邊有大的博弈,其中還涉及到中國的民間, 包括中國的所謂的左翼,包括中國代表左翼工農情緒的新左派等等。但是我覺得,習近平恐怕面臨的,會是逐漸降低對美國的仇視,降低對國民的反美宣傳。應該說,中美關係,首先從中國做起,恐怕會走向更具有建設性、而不是對抗性的一種關係。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