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解放報》:1989,沒有癒合的傷口

發表時間: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引發全球激烈反響的消息,繼續成為法國媒體關注的焦點。6月3日星期六齣版的左右兩大傾向的《解放報》和《費加羅報》頭版主題紛紛聚焦此一話題。聖靈降臨節將至,天主教《十字架報》突出報道了神父在法國的社會地位問題。關於中國的話題報道,則圍繞即將迎來28周年的八九-六四的話題展開。

廣告

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震撼全球。《解放報》今天刊出報道,側重報道了世界其他國家準備嚴懲特朗普、團結一致、繼續與全球氣候轉暖展開鬥爭的決心。該報同時對特朗普的決定所促成的各方同盟能否持久的問題提出質疑。

《費加羅報》標出:“特朗普在氣候問題上引發全球衝擊波”的報道標題。該報指出:美國總統關於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引發國際社會一片嘩然,歐洲和中國結成聯盟一致反對特朗普,印度也表示將遵守巴黎氣候協議。但是,美國總統卻得到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支持。

此外,北京八九-六四天安門事件將迎來第28個年頭。《解放報》刊出該報駐香港特約記者的兩篇報道,分別介紹了中國社會的現狀以及對當代工運領袖、中國異見人士韓東方的訪談內容。

該報記者在報道天安門事件時指出:1989年,在天安門廣場,很多人堅信:人民解放軍不會將槍口對準人民。然而,就在6月3日至4日的夜間,數千名士兵在坦克的支持下,在北京市中心向示威民眾開了火,對民主的衝動和熱情消融在一片血腥之中。死亡以數百人計、更有數千人遭到拘捕。

報道引述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神州展望》(Perspectives chinoises)雜誌總編安詩琳(Séverine Arsène)的觀點指出:天安門事件是一個轉折。此後,在經過了一段停頓之後,隨着鄧小平1992年發出 “致富”光榮的表述,開始了經濟改革。從而 “奠定了”“黨所希望”的“以經濟繁榮換取政治現狀“的”“基礎”。中國成為 “世界工廠”,隨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儘管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期盼中的政治改革卻沒有跟進。

《解放報》指出,中國共產黨得以維持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抹掉了對“北京之春”的集體記憶。至今,“北京之春”仍為禁忌話題中的最大忌諱之一,也成為檢測社會網絡和互聯網審查制度效率的標準。例如,在中國根本無法登陸香港“六四紀念館”網頁。香港六四紀念館負責人Aak Hoi-wah向《解放報》記者表示:要繼續為中國的民主而戰。中國政府仍有可能鎮壓一切訴求,包括在香港。香港公民社會並不像想象中一樣強大。

在另外一篇報道中,《解放報》刊出對中國異見人士韓東方的訪談。韓東方曾因參加八九-六四而入獄兩年。隨後流亡香港。作為一名工運領導人,韓東方在香港得以編織了一個工人互助網絡並對北京推行的改革表示欣慰。

根據韓東方的觀點,如今,在媒體及工運組織輿論的壓力下,中央政府對社會鎮壓的力度有所減緩。政府當局正在逐步考慮接受集體談判的形式。在談到今後的打算時,韓東方向《解放報》記者表示:下一步的目標是推進集體談判,不再繼續強調結社自由的政治權利。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