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夏明談蔡英文執政後的兩岸關係

發表時間:

台灣總統蔡英文掌權已一年有餘,蔡英文曾在總結一年以來的政績時指出:台灣各項經濟指標都有進步;在備受關注的兩岸關係問題上,台灣總統則表示:依舊維持其上任之初的主張: “維持現狀”。實際上,一年多來,兩岸關係是否如蔡英文所言,得以保持 “現狀”?蔡英文掌權後,力圖開拓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打算是否實現?兩岸關係有沒有變化?目前又處在怎樣一種狀態?對此,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夏明先生----向我們闡述了他的看法。

廣告

法廣:一年多來,蔡英文在改善兩岸關係問題上有沒有作為?中國對台政策有否變化?

夏明:應該說,對蔡英文來說,大環境是非常地差。台海兩岸的關係這個環境整個框架來說也很有壓力。 同時她在國內面臨台灣本土的選民分歧也很大。所以我覺得對蔡英文來說,她想有所作為會非常地困難。但是這一年下來,總的來說,因為沒有走向大的危機,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成就。從這點來看,是值得稱讚的。畢竟蔡英文處事非常謹慎,而且她對海峽兩岸的事務,也都有她的各種過去的經歷,所以這些都是可以肯定的。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蔡英文就任以來,大陸採取了各種方法打壓、封鎖蔡英文和她的政府,這裡可以看到多管齊下。首先當然是從經貿上採取釜底抽薪的做法。一方面把給台灣的各種好處抽走,另外一個就是給台灣讓出的一些好處、尤其是通過旅行團這樣大量進入到海灣這邊去旅行,逐漸減少供應,讓台灣經濟再遭受第二遍衝擊。另外,就是在文化、政治方面的交流上,也都在降格,尤其在政治上,大陸跟台灣原來一些政治上的管道,尤其是海基會和陸委會,它們有一些溝通的管道,現在基本上凍結。所以大陸跟台灣處於一種冷戰的狀態、冷敵視的狀態。

在國際的層面上,大陸也非常積極、非常活躍。也在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所以這幾點加在一起看,我們可以說大陸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面對着這麼多的打壓,台灣沒有垮,蔡英文政府沒有亂陣腳。這一點來看,我覺得值得肯定蔡英文的一些做法。

法廣:不難看出,蔡英文上台後,面對中國大陸,在許多事務上採取了一種“低調”的做法,無論是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通話、還是台灣社運人士李明哲被拘、以及大陸異見人士張向忠在台申請庇護,蔡英文均採取了“低調”處理。她這樣做是否贏得了北京方面的認可?

夏明:對,可以看到,這三個事件反映出了她的三個不同的選區、或者不同的重要因素,她要去平衡。這裡邊確實讓她非常難以有大手筆能夠高調地去做。因為一個,是跟特朗普:跟特朗普的關係是台灣當然在國際空間里最重要的關係。如果處理不好,一方面會加深與美國的距離,因為畢竟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台灣跟大陸的地位,孰輕孰重,是很清楚的。所以蔡英文處理這個政策當然就會有很多的顧慮。第二,李明哲事件,李明哲作為台灣民進黨的一個黨工,他的事件的處理當然直接就關係到蔡英文總統能不能得到本土的、民進黨的、尤其是具有本土意識的綠營的支持。目前來看,兩個多月,還沒有大的進展,當然會讓她在這個方面獲得很大的壓力。第三,涉及到大陸有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一些異見人士,甚至一些年輕人通過在台灣旅行的方式,想跳團去尋求政治庇護。作為蔡英文來說,她也面臨兩難。一個就是,如果她真要拓展台灣的獨立性,把台灣打造成一個實際的國家的話,當然台灣就有權利來做它主權內的事情,有人要求政治庇護,那就應該通過正常的政治庇護的管道,尋求司法上的解決或者處理。或者對大陸民主也有支持的話,對這些民主人士也應該善待。但是,可以看到,他們沒有往這個方向太多地去做。因為她還是擔心最後會刺激大陸、引發台海新的危機。蔡英文從多方面來看,許多人也都會(對她)有一些失望,也會有各種的因素去批評她。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她面對多元的衝突時,試圖在尋求一個平衡。所以她目前選擇的空間確實是非常困難、非常狹窄。但是我們看到:她是非常努力地、使出渾身解數、想把每一個盤都能夠平衡好、都能夠擴大她的空間,尤其不至於翻盤。

北京在她當選之前,高調威脅,說:如果蔡英文脫離九二共識,尤其是“一中”的框架的話,就會出現地動山搖。而且中共下邊一些軍中的、包括對台事務的一些官員也發出了各種威脅,包括有武力的恫嚇。但是現在來看,儘管蔡英文當政一年,沒有給大陸討好、也沒有給大陸服軟,但是,大陸也拿她沒有太多地懲戒的辦法。我們可以看到,北京方面基本上是已經逐漸接受了這種新的現實,就是過去跟馬英九這種關係已經不復存在。蔡英文代表一個新的政黨,新的政治理念。這樣要跟北京走到過去八年那種關係,顯然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蔡英文所說“保持現狀”,是要保持台海關係的“不統”與“不獨”的現狀。蔡英文根本就不可能保持台海關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現狀。因為畢竟在馬英九的治下,兩岸關係發展要快得多。所以從這一角度看,兩岸的具體關係是在倒退的。

法廣:長期以來,台灣一直強調“國際參與”,希望更多參與國際事務、爭取更多支持。蔡英文掌權後,這方面的努力是否有所成效?

夏明:我們看到蔡英文政府在這方面是非常積極的。因為她的主要的政策的一個基點就是要逐漸減少台灣對大陸的依賴。民進黨或者台灣綠營的這些人非常擔心大陸對台灣過度地滲透,或者他們感覺到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效應,最後把台灣全部統合過去。尤其在台灣政黨政治中,我們看到國民黨、新黨都是非常地積極地往大陸靠攏。在這種情況下,對蔡英文來說,她主要的做法是要拉開跟大陸依附性的關係。因為她認為依附性的關係會威脅台灣的長期的政治發展和基本的獨立和政治認同。如果這樣做,就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過去就是經濟的好處,是因為政治上的服從獲得的。現在你在政治上要不服從,要尋求更大的獨立的話,經濟上獲得大陸的好處當然就會消失。這就是一個取捨。蔡英文的取捨就是;如果要脫離對大陸過度的依賴,就必須向其他地方拓展空間。基本上有這麼幾個發展方向:一個是對傳統上支持它的國家,也就是美日兩個國家,美國與日本跟台灣都有着傳統上友好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在積極地拓展與美國和日本的關係。現在來看,跟日本的關係應該說是發展得最令人感到鼓舞的。因為畢竟安倍首相對台灣、對大陸都有一些獨特的認識。尤其面對中國的崛起,安倍首相當然是樂於在亞太能夠拓展日本的空間、遏制中國大陸的影響。所以日本跟台灣在這方面有許多的共同點。而且它們的經濟都有傳統的聯繫、文化上也都非常親近。另外,就是跟美國的關係。美國,我們看到特朗普總統是一個不可預測的總統,但是有一點,就是特朗普總統的班底裡邊,無論是國務院、還是國家安全委員會,這些班底的人物、還有美國整個共和黨對台灣的同情和支持、或者聯絡,都是很緊密的。從這一角度來看,我覺得今天美國的政府對台灣來說,應該是更同情、更包容一點。這點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好的發展。但是因為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對台灣來說,就不能太多的執着,也就是說,特朗普隔三差五要發表一些意想不到的言論,台灣必須要有所應對、準備。

台灣另外的幾個拓展空間的做法,一個就是新南向政策,當然是往東南亞和南亞拓展。因為台灣跟這些地方有很多的相通性,經濟上和發展上也應該有些互補。而且這些地區都很大,尤其是東南亞現在的經濟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黃金時節。而南亞印度現在要超越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國,它的經濟也在處於起飛階段。所以它們給台灣提供的機會應該是非常多的。台灣作為一個比較小的經濟小國,如果它能夠處理好這些關係,應該說它都會獲得很多空間。而且東南亞和南亞面對着中國的崛起和中國的“一路一帶”、還有中國在南海、東海更擴張性的行動,都引發了更多的擔憂和警覺。南亞和東南亞這些國家的警覺和它們戰略上和國防上的一些自保行為,也都會給台灣帶來某些積極的外部環境。所以這一點可以看到,台灣在一步一步地在做。當然台灣出這個牌,主要是通過經貿、通過文化間的拓展。這個發展如果作為新政府上台一年,這些進展正在逐步地進行。但是有沒有重大的突破,或者有沒有象徵意義的大事件,現在還很難看到。但是我相信這種做法,長遠來看,應該會給台灣帶來福利。

另外一個在國際空間,我們看到台灣目前面臨著一些挫折。主要是在一些國家組織上,最近有幾個大的事件,一個是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台灣沒有接受到邀請。另外,國際民航大會,台灣也被排擠。可以想象,中國政府在利用它的國際地位、尤其因為它有它的經濟能力,它在全球里遊說,在收買很多它所謂的朋友,因此在全球的國際組織中往往在競選一些主要的領導人的時候,一方面中國可以施加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它現在也越來越能夠把它自己的人變成國際組織的主要領導人。所以這一點對台灣來說,恐怕它一時的國際空間要得到改善,恐怕還不是那麼容易。

法廣:你怎樣預測兩岸關係今後的發展走向?

夏明:我剛才講到兩岸關係牽涉的因素特別多。一方面,蔡英文的個人因素,蔡英文又面臨著黨內和台灣本土的政治的版圖;另外我們看到,大陸的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中國的經濟會出現不確定性,逐漸地會喪生過去的成就,另外,習近平個人有很多雄心勃勃的計畫,尤其是要統一中國的大業。還有就是面臨十九大的召開、人事布局。他能不能把他的位置、政權抓穩?當然國際環境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尤其是美國,特朗普的新政府政策的注入,為全球增添了許多不可預測性的因素。我們看到所有的因素都非常地瞬息萬變,動態性非常強。

因此未來台海兩岸關係,基本上面臨著許多更大的危機。兩岸都會選擇比較謹慎、小心的做法。反而在各種大的危機的情況下,可能兩岸相互會比較謹慎、小心,至少在最近一年來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危機。從過去的一年趨勢來看,應該說台海兩岸的關係處於一種穩定的發展。如果台灣國內的老百姓能夠接受暫時的經濟上的一些受挫,如果他們能夠通過開拓國際空間,逐漸能夠走出來的話,我相信,台海關係不應該出現太大的危機。

法廣:一年多來,蔡英文在改善兩岸關係問題上有沒有作為?中國對台政策有否變化?

夏明:應該說,對蔡英文來說,大環境是非常地差。台海兩岸的關係這個環境整個框架來說也很有壓力。 同時她在國內面臨台灣本土的選民分歧也很大。所以我覺得對蔡英文來說,她想有所作為會非常地困難。但是這一年下來,總的來說,因為沒有走向大的危機,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成就。從這點來看,是值得稱讚的。畢竟蔡英文處事非常謹慎,而且她對海峽兩岸的事務,也都有她的各種過去的經歷,所以這些都是可以肯定的。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蔡英文就任以來,大陸採取了各種方法打壓、封鎖蔡英文和她的政府,這裡可以看到多管齊下。首先當然是從經貿上採取釜底抽薪的做法。一方面把給台灣的各種好處抽走,另外一個就是給台灣讓出的一些好處、尤其是通過旅行團這樣大量進入到海灣這邊去旅行,逐漸減少供應,讓台灣經濟再遭受第二遍衝擊。另外,就是在文化、政治方面的交流上,也都在降格,尤其在政治上,大陸跟台灣原來一些政治上的管道,尤其是海基會和陸委會,它們有一些溝通的管道,現在基本上凍結。所以大陸跟台灣處於一種冷戰的狀態、冷敵視的狀態。

在國際的層面上,大陸也非常積極、非常活躍。也在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所以這幾點加在一起看,我們可以說大陸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面對着這麼多的打壓,台灣沒有垮,蔡英文政府沒有亂陣腳。這一點來看,我覺得值得肯定蔡英文的一些做法。

法廣:不難看出,蔡英文上台後,面對中國大陸,在許多事務上採取了一種“低調”的做法,無論是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通話、還是台灣社運人士李明哲被拘、以及大陸異見人士張向忠在台申請庇護,蔡英文均採取了“低調”處理。她這樣做是否贏得了北京方面的認可?

夏明:對,可以看到,這三個事件反映出了她的三個不同的選區、或者不同的重要因素,她要去平衡。這裡邊確實讓她非常難以有大手筆能夠高調地去做。因為一個,是跟特朗普:跟特朗普的關係是台灣當然在國際空間里最重要的關係。如果處理不好,一方面會加深與美國的距離,因為畢竟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台灣跟大陸的地位,孰輕孰重,是很清楚的。所以蔡英文處理這個政策當然就會有很多的顧慮。第二,李明哲事件,李明哲作為台灣民進黨的一個黨工,他的事件的處理當然直接就關係到蔡英文總統能不能得到本土的、民進黨的、尤其是具有本土意識的綠營的支持。目前來看,兩個多月,還沒有大的進展,當然會讓她在這個方面獲得很大的壓力。第三,涉及到大陸有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一些異見人士,甚至一些年輕人通過在台灣旅行的方式,想跳團去尋求政治庇護。作為蔡英文來說,她也面臨兩難。一個就是,如果她真要拓展台灣的獨立性,把台灣打造成一個實際的國家的話,當然台灣就有權利來做它主權內的事情,有人要求政治庇護,那就應該通過正常的政治庇護的管道,尋求司法上的解決或者處理。或者對大陸民主也有支持的話,對這些民主人士也應該善待。但是,可以看到,他們沒有往這個方向太多地去做。因為她還是擔心最後會刺激大陸、引發台海新的危機。蔡英文從多方面來看,許多人也都會(對她)有一些失望,也會有各種的因素去批評她。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她面對多元的衝突時,試圖在尋求一個平衡。所以她目前選擇的空間確實是非常困難、非常狹窄。但是我們看到:她是非常努力地、使出渾身解數、想把每一個盤都能夠平衡好、都能夠擴大她的空間,尤其不至於翻盤。

北京在她當選之前,高調威脅,說:如果蔡英文脫離九二共識,尤其是“一中”的框架的話,就會出現地動山搖。而且中共下邊一些軍中的、包括對台事務的一些官員也發出了各種威脅,包括有武力的恫嚇。但是現在來看,儘管蔡英文當政一年,沒有給大陸討好、也沒有給大陸服軟,但是,大陸也拿她沒有太多地懲戒的辦法。我們可以看到,北京方面基本上是已經逐漸接受了這種新的現實,就是過去跟馬英九這種關係已經不復存在。蔡英文代表一個新的政黨,新的政治理念。這樣要跟北京走到過去八年那種關係,顯然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蔡英文所說“保持現狀”,是要保持台海關係的“不統”與“不獨”的現狀。蔡英文根本就不可能保持台海關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現狀。因為畢竟在馬英九的治下,兩岸關係發展要快得多。所以從這一角度看,兩岸的具體關係是在倒退的。

法廣:長期以來,台灣一直強調“國際參與”,希望更多參與國際事務、爭取更多支持。蔡英文掌權後,這方面的努力是否有所成效?

夏明:我們看到蔡英文政府在這方面是非常積極的。因為她的主要的政策的一個基點就是要逐漸減少台灣對大陸的依賴。民進黨或者台灣綠營的這些人非常擔心大陸對台灣過度地滲透,或者他們感覺到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效應,最後把台灣全部統合過去。尤其在台灣政黨政治中,我們看到國民黨、新黨都是非常地積極地往大陸靠攏。在這種情況下,對蔡英文來說,她主要的做法是要拉開跟大陸依附性的關係。因為她認為依附性的關係會威脅台灣的長期的政治發展和基本的獨立和政治認同。如果這樣做,就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過去就是經濟的好處,是因為政治上的服從獲得的。現在你在政治上要不服從,要尋求更大的獨立的話,經濟上獲得大陸的好處當然就會消失。這就是一個取捨。蔡英文的取捨就是;如果要脫離對大陸過度的依賴,就必須向其他地方拓展空間。基本上有這麼幾個發展方向:一個是對傳統上支持它的國家,也就是美日兩個國家,美國與日本跟台灣都有着傳統上友好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在積極地拓展與美國和日本的關係。現在來看,跟日本的關係應該說是發展得最令人感到鼓舞的。因為畢竟安倍首相對台灣、對大陸都有一些獨特的認識。尤其面對中國的崛起,安倍首相當然是樂於在亞太能夠拓展日本的空間、遏制中國大陸的影響。所以日本跟台灣在這方面有許多的共同點。而且它們的經濟都有傳統的聯繫、文化上也都非常親近。另外,就是跟美國的關係。美國,我們看到特朗普總統是一個不可預測的總統,但是有一點,就是特朗普總統的班底裡邊,無論是國務院、還是國家安全委員會,這些班底的人物、還有美國整個共和黨對台灣的同情和支持、或者聯絡,都是很緊密的。從這一角度來看,我覺得今天美國的政府對台灣來說,應該是更同情、更包容一點。這點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好的發展。但是因為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對台灣來說,就不能太多的執着,也就是說,特朗普隔三差五要發表一些意想不到的言論,台灣必須要有所應對、準備。

台灣另外的幾個拓展空間的做法,一個就是新南向政策,當然是往東南亞和南亞拓展。因為台灣跟這些地方有很多的相通性,經濟上和發展上也應該有些互補。而且這些地區都很大,尤其是東南亞現在的經濟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黃金時節。而南亞印度現在要超越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國,它的經濟也在處於起飛階段。所以它們給台灣提供的機會應該是非常多的。台灣作為一個比較小的經濟小國,如果它能夠處理好這些關係,應該說它都會獲得很多空間。而且東南亞和南亞面對着中國的崛起和中國的“一路一帶”、還有中國在南海、東海更擴張性的行動,都引發了更多的擔憂和警覺。南亞和東南亞這些國家的警覺和它們戰略上和國防上的一些自保行為,也都會給台灣帶來某些積極的外部環境。所以這一點可以看到,台灣在一步一步地在做。當然台灣出這個牌,主要是通過經貿、通過文化間的拓展。這個發展如果作為新政府上台一年,這些進展正在逐步地進行。但是有沒有重大的突破,或者有沒有象徵意義的大事件,現在還很難看到。但是我相信這種做法,長遠來看,應該會給台灣帶來福利。

另外一個在國際空間,我們看到台灣目前面臨著一些挫折。主要是在一些國家組織上,最近有幾個大的事件,一個是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台灣沒有接受到邀請。另外,國際民航大會,台灣也被排擠。可以想象,中國政府在利用它的國際地位、尤其因為它有它的經濟能力,它在全球里遊說,在收買很多它所謂的朋友,因此在全球的國際組織中往往在競選一些主要的領導人的時候,一方面中國可以施加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它現在也越來越能夠把它自己的人變成國際組織的主要領導人。所以這一點對台灣來說,恐怕它一時的國際空間要得到改善,恐怕還不是那麼容易。

法廣:你怎樣預測兩岸關係今後的發展走向?

夏明:我剛才講到兩岸關係牽涉的因素特別多。一方面,蔡英文的個人因素,蔡英文又面臨著黨內和台灣本土的政治的版圖;另外我們看到,大陸的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中國的經濟會出現不確定性,逐漸地會喪生過去的成就,另外,習近平個人有很多雄心勃勃的計畫,尤其是要統一中國的大業。還有就是面臨十九大的召開、人事布局。他能不能把他的位置、政權抓穩?當然國際環境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尤其是美國,特朗普的新政府政策的注入,為全球增添了許多不可預測性的因素。我們看到所有的因素都非常地瞬息萬變,動態性非常強。

因此未來台海兩岸關係,基本上面臨著許多更大的危機。兩岸都會選擇比較謹慎、小心的做法。反而在各種大的危機的情況下,可能兩岸相互會比較謹慎、小心,至少在最近一年來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危機。從過去的一年趨勢來看,應該說台海兩岸的關係處於一種穩定的發展。如果台灣國內的老百姓能夠接受暫時的經濟上的一些受挫,如果他們能夠通過開拓國際空間,逐漸能夠走出來的話,我相信,台海關係不應該出現太大的危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