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郭文貴再爆海航及王岐山“私生子”斂財內幕

十九大前中共高官北戴河最後一次聚會之際,被官媒連日反爆料的郭文貴十七日再爆猛料,指海航以及渤海金控集團實質控制在王岐山家族、親信及私生子手中,並詳細揭爆王氏家族搭構金融鏈,通過影子銀行向國外轉移巨額資產內幕。郭宣稱,他的團隊能得到一些重要線索跟高層內鬥有關。郭文貴爆料的真實性尚有待印證。

在美國的中國富豪郭文貴7月17日再爆王岐山家族內幕
在美國的中國富豪郭文貴7月17日再爆王岐山家族內幕
廣告

郭文貴周一在明鏡集團直播訪談中對上次爆料的控制着二十億資產的貫君、劉呈傑、孫瑤等人的身份進一步指證。郭直指貫君、劉呈傑是王岐山的私生子,他們各自身份證上填寫的母親並不是兩人真正的母親。另外一位在美國擁有巨大財富和眾多房產,公開身份是王岐山與姚明珊養女的孫瑤也被郭暗示與王岐山有血緣關係。

不過,郭文貴並未在直播中如原先所稱公布他已掌握的從國際機構和北京醫院得來的DNA資料,他的解釋是,三人的吻合性很高,這一點沒有任何問題。他稱他還在等待王岐山本人的部分醫檢資料。因此將會在未來公布從北京醫院和國外驗證機構獲取的基因驗證資料。

郭文貴稱,中共一批高級官員,包括過去的和現任的一些政治委員及更高級別的官員,都有私生子。

郭文貴重複表示,王岐山妻子姚明珊及妹妹姚明端、孫瑤都有美籍,貫君、劉呈傑擁有美國證件。

不過,郭文貴周一爆料的重點集中在中共常委、紀委書記王岐山家族及親信如何通過影子銀行,建立資金鏈,從而向海外轉賬,在海外洗錢的活動。他提出一個問題,海航是如何從一個百分之百的國營企業變成一個百分之百的私人企業的 ? 海航如何從短短三年間資產增長了幾十萬倍?

郭文貴用大量圖表試圖說明,這個家族的成員或親信為了聚斂財產,通過構築大量影子銀行,建立環環相扣的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龐大的資金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持股,互相買股,互相洗錢,相互關聯,而且背後都有國家公司買股。從而組成一個龐大的資金鏈,向國外轉移資金。

郭在談到發現這些秘密的時稱,最初都從傅政華讓他調查王岐山家族成員與海航關係開始。在海航,發現陳峰、王健與王岐山的密切關係,從海航調查開始,發現王氏家族與王岐山外侄姚慶、王岐山夫人姚明珊、以及隨後發現王家與貫君、劉呈傑、孫瑤的經濟關係和血緣關係。

郭文貴用詳細圖表展示海航創始人陳峰持有公司及私人銀行賬戶部分,截至2017年6月14號,陳峰在海外擁有現金總額124點93億美元;姚慶有二十九個私人賬戶,十二個活動賬戶,活期存款賬戶四個,截至六月十四號,擁有現金總額66點76億美元。海航老闆之一王健則持有現金69點03億美元。郭在爆料時還指,海航已成為德意志銀行第一大股東,該銀行會爆出“驚天大案”。

關於王岐山家族在美國擁有的財產,郭稱最初是從孟會青那裡查出來的,孟查出了編號18840.的一處房產。郭自稱有一個常委讓他去查查18801,由此又查到18850,然後“老領導”又給出另一條線索,結果查出一圈。郭文貴稱,他和他的團隊能夠得到這些線索,都是來自高層內鬥的結果。

郭文貴稱,天津的“渤海金控”被稱之為中國的第二個高盛,全被劉呈傑、陳峰、姚慶等人控制。以上提到的各位在中國各大銀行的貸款都跟這家銀行有關係。郭文貴表示,這家機構是以隱形的、戴着納米手套來控制中國的金融。郭文貴還說,2015年天文數字的巨額股災是怎麼來的?這些公司脫不掉干係。

如何得到如此大量極其私密的信息,郭文貴暗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除了他的團隊的調查外,北戴河有人在等着他爆料,也有“老領導”給他供料。

銀行信息是絕對保密的私人信息,郭文貴稱,在美國調查這些銀行賬戶信息,得到了美國政府的協助。郭表示,他在向美國政府反映了手中有關中共官員向海外轉移巨額資產的信息後,美國政府與其建立了“分享信息”的關係。

郭文貴保證自己的爆料真實,並且和律師團隊核實了公開信息的合法性。但他等待着被他爆料的人來起訴。郭文貴稱,他希望他爆料的相關人站出來告他,告他提供的資料是假的,最後把官司打到法院,讓美國法院啟動法律程序,到底有沒有他提供的上述賬號,法院就會要求銀行提供賬號。郭文貴稱這樣他就達到了目的。

關於郭文貴爆料的證據問題,“717爆料”後仍然沒有平息。社交媒體上有人對郭提出的銀行賬號信息表示懷疑。 也有人希望被郭爆料的中共高層直接站出來反擊。還有人指出郭爆料真實性如何未可知,但直接挑戰了北京的信息封鎖。信息越封鎖,人們對郭的爆料越有興趣。

新華社等中共官媒近日開始對郭文貴爆料進行反爆料,最新一篇揭露郭文貴的信息來源作假,稱郭文貴被無業人員欺騙,提供假銀行資料,然後把拿到的這些假數字再翻數倍後公布出去。郭在被問到這一問題時不置可否。

郭文貴在訪談時稱,他所提供的這些材料如果有假,願意承擔刑事責任。並表示這次爆料的目的在於吸引被爆料人對其採取法律行動,屆時相關信息可通過庭審公之於眾。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