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明鏡書刊

鄧小平陳雲合謀剷除造反派,栽培紅二代

發表時間:

放眼中國當代政壇及企業、金融各個領域,打江山一代的紅色後裔大批接班,掌控共和國重要命脈。這一切都有賴鄧小平、陳雲等中共元老30多年前深謀遠慮的謀畫安排。《新史記》37期發表重要文章揭示了這一歷史秘辛。這次節目,我們請明鏡集團總主筆高伐林來做一個介紹。

鄧小平陳雲合謀剷除造反派,栽培紅二代
鄧小平陳雲合謀剷除造反派,栽培紅二代 圖:明鏡出版社
廣告

法廣:中共打下江山的那一代,是什麼時候對培養自己的子女產生緊迫感的?
高伐林:中共建立政權之際,開國元勳們都在30出頭到50歲上下,都還算年富力強,權力交接問題還不突出。毛澤東在上個世紀60年代提出全黨要重視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一代新人要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但那個時候,他們是從廣義上普遍號召“爭當接班人”;經過文革之後,元老們一來年事已高,中共1982年開十二大時,鄧小平78歲,陳雲77歲;二來受到底層民眾的猛烈衝擊,對造反派心有餘悸,他們多次說過:王洪文、蒯大富這些人有年齡優勢,我們拼不過他們呀,那麼,“讓我們的子女接班不會挖祖墳”。這一期《新史記》發表閻淮的回憶文章,披露了他們的長遠圖謀。

法廣:這位作者閻淮是什麼人?
高伐林:閻淮也是個“紅二代”,文革前考入清華大學,1982年8月被陳雲辦公室安排,調進中組部剛剛組建、李銳擔任首任局長的青年幹部局。最近他出版一本回憶錄《進出中組部》,談到在青年幹部局的工作經歷:成立這個局,就是要加緊發現、遴選和提拔他們信得過的新生力量,同時要防止、清除文革中的造反派。閻淮在那裡工作的幾年,正趕上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共幾次新老交替。他當時年齡輕、資歷淺、級別低,然而代表的是號稱“天官第一部”、掌管官員仕途的中組部,權力很大,他考察了一大批待提拔的後備官員,其中有一大批後來成為正國級、副國級、省部級領導人,像習近平、張德江、李長春、吳儀、李鐵映、張立昌……他披露了中組部如何貫徹實施元老們的意圖。

法廣:元老們的意圖是什麼呢?
高伐林:簡而言之,兩句話,第一句:要嚴格把關,決不能讓文革造反派“混入”後備幹部隊伍,重新掌權;第二句:要掌握政策,決不讓自己的子女“紅二代”被當成“三種人”,仕途受到阻礙。

法廣:“三種人”的意思是什麼,指的是哪三種人?
高伐林:“三種人”是當時一個特定的政治概念,指: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打砸搶分子。定為“三種人”,就像過去定為“地富反壞”一樣,意味着畫進敵對陣營,屬於控制對象。閻淮負責在全國範圍內對文革期間大學生造反組織頭頭“記錄在案”工作,這就是社會上清理“三種人”在大學裡的翻版,只不過這些頭頭文革中都是青年學生,所以就不給處分了,只是由學校通知其現在工作的單位,記錄在案,也就是說,他們未來的提拔重用就沒戲了。

法廣:打擊面有多大呢?
高伐林:不小。閻淮因為離開中組部時按照規定交回了文件和工作筆記,記不住具體數字。但他是清華校友,得知母校被“記錄在案”者為58人。一所大學就這麼多,全國各大專院校加起來,數字也就很驚人了!
閻淮講過兩個例子,一個例子,說明中共元老們的政治意圖是什麼;另一個例子,說明所謂注意政策是怎麼回事。

法廣:你介紹一下這兩個例子吧。
高伐林:第一個例子:閻淮代表中組部主持北京各大學領導幹部“記錄在案座談會”,清華一位領導提問:“紅衛兵推倒古跡建築‘二校門’,賀龍的兒子賀鵬飛是否要‘記錄在案’?”  這個問題很有普遍意義:1966年血腥“紅八月”,帶頭“掃四舊”、隨意打死人的多是高幹子弟,難道不是貨真價實的“三種人”“打砸搶分子”?

法廣:中組部怎麼判定呢?
高伐林:閻淮私下對這位領導交底,說了句大實話:“老人家們此舉專為整治批鬥他們的造反派,豈能拿自己子弟開刀!”他回去彙報之後,中組部辦公廳馬上通知北京市委組織部並轉發全國各大學:“文革初期保守的老紅衛兵不是造反派,其頭頭不屬於‘記錄在案’範圍。”後來陳雲對高幹子弟孔丹來信,做了同樣的批示:“這些紅衛兵不屬於‘三種人’,其中好的還應是第三梯隊的選拔對象。”對犯有打砸搶罪行的“紅二代”大開綠燈,才有了他們今天的炙手可熱。

法廣:第二個例子是什麼呢?
高伐林:我們知道,文革中各地、各單位的造反派,雖然都是響應毛澤東“造反有理”的號召揭竿而起,但不是鐵板一塊,其中有較激進的,也有相對溫和的,有些造反派並未參與打砸搶。清華大學溫和派造反組織“四一四”的頭頭陳楚三,應中組部官員的要求,寫了一篇介紹文革情況的文章,強調他們與中央文革支持的蒯大富一派作鬥爭的。這篇東西後來也送到陳雲那裡了。

法廣:陳雲對這個問題怎麼表態呢?
高伐林: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領導應該告誡“注意政策”,注意區別對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是陳雲表態讓人大跌眼鏡:在他眼中,凡是造反派,全是一回事!他在剛才說到的那個批示後面緊接着就說:“像陳楚三這樣的人要特別警惕,絕不能讓他們混進第三梯隊”!
這個例子非常典型地表現出中共這些元老們一系列的自相矛盾:一方面,他們口口聲聲要維護毛澤東的旗幟;另一方面,他們對曾經上了毛澤東的當、一度起來造反的人,一概毫不留情打下去,永遠不得翻身;而同時,他們又將自己的子女小心地圈出來,保送他們踏上政壇快車道。這一切矛盾之處,目的一以貫之:保住他們自己的紅色江山。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