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廢核運動獲諾獎 反核者受鼓舞 擁核者看到壞信號

發表時間:

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非政府組織“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在朝核危機嚴重,伊核協議前景不明的背景下,諾委認為前述組織“喚醒各界關注任何使用核武的災難性人道後果”,為禁止核武做出了“開創性貢獻”。顯然,諾貝爾和平獎授予這樣一個組織,是為了祛除核威脅,對為消除核武努力的一方來說是一個重大勝利,而那些贊成擁有核威懾的一方則由此看到一個“不好的信號”。

國際廢核運動組織成員得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非常興奮
國際廢核運動組織成員得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非常興奮 路透社
廣告

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多年來致力於讓核武器走入歷史,斯特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中心主任斯密特認為,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已擁有核武的朝鮮強人金正恩陷入激烈的口頭大戰的時候,把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再好不過”。“50年前,隨着核不擴散條約的誕生,擁核國家承諾最終解除核武器。面對這一完全失敗的進程,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的努力體現了人們再也忍受不下去今日面對的局面”。

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在得知獲獎後表示,“在從來也沒有像我們這一代人如此靠近一場核大戰的時候,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對我們推動的事業而言是一個大躍進”。

顯然,這同時是聯合國的勝利。在取得諾貝爾和平獎這一象徵性勝利之前,該組織七月份在聯合國取得了一場重大勝利。他們推動122個國家通過廢除核武器條約。

然而這一條約的影響力是有限的。因為已知擁有核武的國家--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英國、法國,包括朝鮮都拒絕加入這一條約。

擁有美英法三個核武國的北約組織甚至對該組織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持保留態度。北約重申反對七月份通過的廢除核武條約,強調“必須現實地去考慮目前面臨的安全環境”。北約秘書長稱,北約承諾維護和平,儘可能地為一個沒有核武的世界創造條件。但這位秘書長表示,目前並沒有一個達致取消核武器的有力條件。

但是,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研究院專家特爾泰認為,禁止核武公約是二十一世紀的『凱洛格 白里安公約』,『凱洛格 白里安公約』也被稱為非戰公約,1928年8月28日在巴黎由包括德國、日本以及蘇聯在內的63國簽署的一項承諾放棄戰爭的公約。但這一公約並未阻止更加殘酷的二次大戰的發生。

這位專家同時認為,核威懾也很少有像今日這樣被認為合理合法。他舉出正在上升的“新民族主義核武國”對世界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法國國際關係學院負責核威懾及核擴散研究的專家布羅斯坦認為,禁止核武公約與把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對擁護廢除核武裝的一方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展。但是,面對強國重新歸於敵對,面對核武恐嚇,要製造一個有利於裁減核武的條件,現在發出這樣一個信號的時機卻是冷戰終結後最糟糕的一個時機。

何況,這位專家認為,禁止核武公約不會達致廢除核武,擁有核武的國家沒有一國在這一併非強制性的公約上簽字。而且,這一公約既沒有國家如何解除核武裝的詳細規定,也沒有具體的解除核武的進程。

相反,禁止核武條約將在北約內部製造問題。因為這一條約將在北約成員國之間引發爭執。原則上,成員國均屬於一個具有核武特徵並且受到核威懾安全保障的聯盟。

專家認為,在對道德及人性敏感的公眾輿論以及被諾貝爾和平獎鼓舞起來的反核武力量的雙重壓力下,歐洲一些國家有可能“在無法預測後果的情況下”最終會簽署聯合國禁止核武公約。

在這個諾貝爾和平獎宣布得主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七月病逝的中國異議人士、作家劉曉波曾在2010年獲得這一殊榮。劉曉波是繼南非的曼德拉和緬甸的昂山素季之後,第三位獲獎時遭政府囚禁的和平獎得主,也是在諾貝爾和平獎有史以來第一位直到生命的最後都不能領獎的得主。劉曉波病危時有一個很簡單的願望,希望當局還他和妻子以自由,讓他出國治療。但是,直到最後,北京當局都拒絕接受他的要求。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