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印度

中印兩國疑打響無人機實力競爭大戰

印度邀集的印度俄羅斯與中國三國外長會議後,中國外長與印度外長舉行了雙邊會談。但沒有消息透露,王毅與斯瓦拉傑昨天舉行的會談中是否涉及印度墜落在中國境內的無人偵查飛機事宜。一項報道說,印度無人機墜落事件透露出中印兩國在開發無人機領域的軍事競爭。 

印度媒體刊登的無人機圖片
印度媒體刊登的無人機圖片 網絡照片
廣告

據博聞新聞今天報道,印度無人機墜毀中國境內,或因解放軍測試新武器。該報道說,12月7日,印度一架無人偵察機越過中印錫金段邊界,並墜毀在中國領土上。

據透露,此次墜毀的印度無人機是以色列研發的大型高空長航無人偵察機“蒼鷺”,其機翼為16.6米,機身長為8.5米,最大起飛重量為1150千克,其最大飛行速度達220千米/小時,最大升限超過9200米,作戰半徑約為350千米,續航時間20-45小時,配備有2套相互獨立的自動起降系統。“蒼鷺”無人機可攜帶光電和合成孔徑雷達執行偵察任務。

中國西部戰區和中國外交部聲稱該飛行器“侵入”中國領空,對印方表達強烈不滿。印度國防部辯稱該無人機是因技術原因與地面失去聯繫並越過中印邊界。

據印度方面說,中方在對外報導這個消息的時候,隱瞞了一個重要事實,即印度邊防人員在無人機失控時,就按照國際慣例,立即通知了中方,中國軍方則很快回應了墜毀的無人機位置細節。

報道說,今年六月至八月,中國與印度一度陷入緊張的邊境軍事危機。兩國軍隊在中國與不丹的爭議領土“洞朗地區”上劍拔弩張,兩國政府則在輿論場上隔空針鋒相對;外界一度揣測中印會否“擦槍走火”。六月中,中國開始在西藏亞東縣修建延伸至洞朗地區的道路,該道路計畫通過中國與不丹之間有爭議的地區。支持不丹領土主張的印度,隨即派軍進入洞朗地區,阻止中方在洞朗地區修建道路。

中方批評印軍進入了中國領土,印方則指中方的修路行為是“旨在改變現狀,為印度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雙方對峙了兩個月,最終在八月底雙雙撤離。

報道說,1982年,印度啟動無人機研製計畫,經過30多年的發展,印度陸軍已經裝備200多架無人機。目前,印度陸軍裝備了數量超過50架的“蒼鷺”無人機,是印度陸軍航空偵察的主力機型。

中國也一直在中印邊境地區強化偵察、監視和情報收集能力,根據海外媒體報道,中國殲偵-8F高速偵察機也配備了有源相控陣合成孔徑雷達吊艙,可以在高空探測對方縱深目標,另外中國已經在相關地區邊境布署了翔龍高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它配備有合成孔徑雷達、光電探測系統、電子偵察系統,可以在中印邊境附近長時間滯留監控相關地區形勢,獲得圖像信息通過高速數據鏈實時傳遞給後方指揮所,國產合成孔徑雷達來看,翔龍無人機一小時可以掃描數千平方公里區域,一天下來覆蓋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可以對相關地區進行嚴密監控,另外中國還在相關地區布署了BZK-005無人偵察機,它也可以對地面目標進行長時間探測和識別,在微型無人機方面,中國也發展了多型微型無人機偵察機,但印度在無人機偵察方面落後於中國。

報道引述中國信息人士披露:12月7日,當時解放軍正在中印邊境地區試驗微波武器,雖然試驗失敗了,但歪打正着,無意中干擾了印度的無人機指揮信號。試驗時,載波紊亂,意外覆蓋了印度無人機指揮系統頻率,致使無人機失控,穿越喜馬拉雅山,墜毀中國境內。

中國官方媒體沒有報道涉及這一方面的內容。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