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中國/貿易

美要求中方減少逆差2000億美元並要剎停“中國製造2025”

中美雙方結束在北京舉行的貿易談判,新華社稱雙方“在有些領域達成一些共識”,“在一些問題上還存較大分歧”,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溝通,並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白宮則發表聲明稱雙方就“‘重新平衡’中美經濟關係進行坦誠的對話”,聲明又稱美國談判團隊將向特朗普總統作出簡報,“尋求他對下一步行動的決定”。但聲明沒有提到繼續與北京就貿易問題保持對話。

中美貿易談判 2018年4月27日
中美貿易談判 2018年4月27日 路透社
廣告

華爾街日報取得美方在會上向中方提出的計畫,內容包括要求中國在2020年前縮減貿易逆差2000億美元,並且同意不會對美國作出報復。美國同時要求中方立即停止向“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戰略性工業提供補貼和其他途徑的協助。

華爾街日報並且獲悉中方在談判上由團長劉鶴所提出的建議,內容有八個重點,包括要求美方停止調查中國是否強迫美國公司向中方轉移科技,以及停止威脅向中方價值1500億美元的進口徵收關稅。此外,中方還要求美國善待中國的科技公司,包括美國“調整”向中興電訊的制裁,以及要求美國容許中方購買更多的美國高科技產品,例如半導體。

中美貿易談判4日結束後,美方代表昨日已啟程返國,中國主席習近平並未如早前預料的會見美方代表團。據明報指出,中央電視晚間新聞亦罕有報道相關的報道,因為按慣例只有中央政治局常委活動才有資格上新聞聯播,但代表中方談判的團長劉鶴只是政治局委員,顯見中方對中美談判的重視。

明報引述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認為,雙方列出十分苛刻的清單,固然是預了對方討價還價,但對關鍵問題的態度似難達共識,例如美方仍然要求中方在不進口美國高科技產品的限制下解決貿易逆差,這方面中方一直反對。更有甚者,美國要求中方停止對“中國製造2025”計畫行業進行補貼,這更難獲中方接受,因“中國製造2025”不單單是經濟措施,還關乎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兩個一百年”目標,已經觸及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不可能有讓步空間。

報道又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表示,此次中美經貿磋商僅達成部分共識是情理之中,因美方對中方要求較高。他指出,因雙方並不能達成比較高的共識,意味着雙方的談判價碼和底牌並不相符,因此談判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但真正的實際動作應該不多。雙方會討價還價,最終以各自讓步使此貿易糾紛告一段落。

他指出,貿易糾紛表面是為削減美國的貿易逆差,美國是想藉此打掉“中國製造2025”,以及開放市場。最為重要的是藉此向中國顯示某種戰略姿態。金燦榮解釋,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懷疑較重,需要用多種手段向中國顯示強硬,而貿易僅是其中一張牌。

華爾街日報則引述對了解這次談判的人士披露,中方認為美國提出的建議是有欠公允,“如果中方之前還對這次貿易糾紛希望得以快速解決,這個希望顯然不存在了”。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