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金融

中國智庫傳發內部文件警告可能出現金融恐慌

根據網上流傳的文章顯示,由中央批准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端智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6日發布內部報告,在中美貿易戰雲密布的此際,中國極可能發生金融恐慌,但文章的真實性目前難以證實。

紐約股市。攝於2018年6月19日
紐約股市。攝於2018年6月19日 圖片來源:路透社/Brendan McDermid
廣告

據稱由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實驗室副主任殷劍峰、研究員尹中立及中國社學員經濟學博士李拉亞等合作撰寫的內部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債券違約、流動性緊張、彙率下行和股市下瀉等相繼發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加之美聯儲加息以及中美貿易衝突呈長期化和高度不確定性,“我們認為,目前中國極有可能出現金融恐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報告(http://www.mychinese.news/2018/06/blog-post.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twitter)向當局提出的建議之一,就是要“儘快隔絕我國貨幣供給機制與美元、彙率和外彙儲備的關係,為防範不可避免的外部衝擊做好準備”。

報告指出,金融恐慌已在市場上積聚,並以最近公布的統計數字予以佐證,2018年6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5月份主要經濟數據。與4月份的喜憂參半相比,5月數據幾乎全線走弱:工業增加值不及預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續創2000年以來新低,消費市場繼續回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僅為8.5%,創2003年7月以來新低,較前值大幅下降0.9個百分點。

此外報告書又指出,今年以來,一方面,中國金融去槓桿取得初步成效,一些領域的風險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債券違約、流動性緊張、彙率下行和股市下瀉亦相繼發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加之美聯儲加息以及中美貿易衝突呈現高度不確定性,“我們認為,目前中國極有可能出現金融恐慌,因此,在今後幾年裡,防止金融恐慌發生和蔓延,應當成為我國金融管理部門乃至宏觀調控部門最重要的任務”。

報告書綜合4點目前值得警惕的狀況:1、貨幣信用總量增長乏力;2、企業融資環境偏緊;3、“去槓桿”加“嚴監管”,引致信用債市場違約頻發;4、股市風險再次積累。

作者們向當局提出3點建議,包括1、完善組織準備:應立即啟動國務院金融與發展委員會中的應急處置機制,集一行二會、發改、財稅、商務、工商、乃至公安之力,及時反應,統籌處理所有金融風險,絕不可重蹈2015年股市動蕩已經有日,有關部門依然無動於衷的覆轍;

2、及時、果斷處理違約、破產事件:一旦金融系統出現危機苗頭,要採取金融、財政等綜合手段,快速撲滅。針對重大債務違約事件,如若準備救援,則救援資金要一步到位,千萬不要搞添油戰術,徒費資金;

3、儘快隔絕我國貨幣供給機制與美元、彙率和外彙儲備的關係,為防範不可避免的外部衝擊做好準備:鑒於中美貿易爭端可能向金融領域蔓延,應儘可能、儘早採取措施,隔絕美元及美國貨幣政策可能對中國產生的衝擊,這種措施,就是儘快改革我國外彙儲備管理體制,切斷它與國內貨幣供給的關係。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