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華世界

鄭繼文談中國第一艘自製航母首次海試意義

發表時間:

中國第一艘自製的航空母艦於5月13日首次進行海試,引起地區國家及世界媒體的關注。有美國媒體指出,這是中國海軍擴張的一個新里程碑。對於這艘自製航母海試的意義及其建構細節,並與遼寧號的相比較,還有它的出現對於地區軍事格局的影響,本次中華世界法廣為大家邀請台灣“亞太防務”總編輯鄭繼文先生作點評。

圖為中國自製航母002號試水返航停泊大連船廠港口
圖為中國自製航母002號試水返航停泊大連船廠港口 REUTERS/Stringer
廣告

鄭繼文:對於中國的海軍及造船工業來說,這第一艘本國自製首次試航的航空母艦確實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都知道,過去幾年,對於中國海軍發展來講,航母是其中一個非常大的亮點。我們知道,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就是後來從瓦良格號更名為遼寧號的中國航母,並非是中國自製的,是從烏克蘭買來的二手船艦。嚴格說起來,它是前蘇聯時代建造的。對於中國來講,雖然遼寧艦服役,但對它的造船工業來講,並沒有辦法證明它有能力建造這麼機密複雜龐大的船艦。而5月13日這艘首次進行海試的航空母艦,就是鐵錚錚地代表了中國造船工業在這個航母,高機密、噸位很大船艦的非常重要的發展里程碑。接下來一段時間,可能要對這艘船的動力系統進行一個各方面功能及相關性能是否達標的基本測試。但這只是第一次測試。外界普遍認為,未來,它整個測試的時間,包括船上的各個系統,不只是動力,還包括所謂航海系統、雷達、電子系統,甚至是上面有關飛機起降的設備等等,而整個進行測試時間可能長達將近一年。一年以後,它才可以列裝服役。總體來講,這第一艘中國自製的航母對於它的造船工業或它的海軍發展來講,無疑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實質意義。

此次直至目前試航了三天左右。截至目前,就連大陸的媒體其實也不太清楚它試航到現在,整體的表現如何。但是有大陸的媒體指出,這艘船雖然是和遼寧艦基本上是姐妹艦。雖然一個是烏克蘭造,一個是中國自製,但他整個設計是一樣。中國只是對它進行了一些設計的優化,全部的設備改用了中國自製的裝備,特別在這次海試所要試的動力系統,據了解是中國自製的“蒸汽輪機動力系統”。因此此次試航,不管是需時一個星期或超過一個星期,這個中國自製的整套航母的動力系統相關的表現,就變成此次試航的重點。整個中國造船業對此是給予很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夠整體在各方面的表現都能達標。果真如此的話,對於中國的造船工業,以及它整個衛星體系來講,無疑是一個技術能力的極大肯定。

中國航母與美國航母相比技術差距大

航母是一個海上的飛機起降的平台。航母本身說穿了就是一個大型的船艦。它比較特別的是,在上面要打在各種飛機,形成一個完整的攻防的能力。因此它的動力系統只是這艘船的一個基本設備而已。它上面可能涉及其能力發揮更重要的,可能就是上面的艦載機,包括艦載戰機、艦載電子作戰飛機、反潛飛機,或者預警機。另外,這些飛機能不能以高效率的執行任務,那麼這航母上面的一些,可能包括彈射系統、回收系統、甲板工作系統及整個後勤保障都是攸關航母能否發揮強大功能的關鍵設備。對此,包括遼寧艦及這艘第一艘自製的航母,它本身是不配備類似美國這種彈射系統,而採用前蘇聯以來慣用的滑跳式飛行甲板。而我們都非常清楚,這類型甲板的整個工作效率是遠遜於美國的彈射器。因此在這個部分,我們必須說是,這艘中國自製的航空母艦,它本身在綜合能力上來講,一個比較受到限制的這個短板。另外,這艘中國航母由於是以蒸汽輪機發出動力,可說是傳統動力型的航母,與美國的核動力航母的整個持續作戰的能力,以及其不依靠補給艦或海上補給的能量,甚至陸基的這些港口補給的能力相比較,中國的航母其實是比較有很大的依賴性。它和美國的核動力航母可以在全世界走透透,但中國的傳統動力型航母在這部分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也因此從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航母不管在飛機運作的效率,或者依不依賴補給自行航行作戰能力的問題,其實都與美國這種核動力有比較大的技術差距。

中國航母若要能夠全球走透透,就需要比較龐大的補給艦供應它的油彈飲水等等。美國的航空母艦由於是核動力,它不需要補給艦為它輸送燃油,這點對航空母艦在遠洋作戰能力來講,就是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因此我們綜合各方的訊息知道,中國未來在發展航母不斷精進的未來發展趨勢,還是把核動力型的航母列入其未來的發展目標。

這一艘中國自製航母沒有造核動力,是因對於中國來講,此次可說“從無到有”:第一次從鋪設龍骨、鋼板一塊塊焊起來,首次建造航空母艦。也因此對中國來講,它最穩妥的方式就是依照遼寧艦的整個設計,依樣畫葫蘆把它造出來。我認為這還是比較符合過去以來中國對於軍工發展尋求穩妥,也就是小步快跑的設計或建造的理念或發展原則。

基本上,未來包括在核動力,或者蒸汽彈射,或者上面的艦載機等的多方面技術設備和武器裝備、艦載機,等將來陸續發展到位,就會逐步融合進入中國航空母艦的發展。也因此它未來的發展是組合式的,把各個技術層面納入進去。因此中國的航母發展的特色,其實等於說是:邊發展,邊建造,邊成軍。然後,根據它實用的各種經驗,和一些技術積累,再不斷地對後續的航母進行更進一步的更新改良。與美國這種已經有將近100年航母的發展歷史相比,中國擁有航母的時間還太短。因此它完全沒有像美國這種很成熟的能量,包括造各種型式的航母以及航母的運用。也因此形成了它自己目前的一個比較特別的發展模式。

這艘中國自製的第一艘航母與遼寧號相比,有何新的看點、亮點呢 ?其優缺點是什麼呢?與遼寧號是訓練用航母,這艘中國第一自製航母雖然外觀雷同性很高,但其實在細部上,它有所更改。包括外觀上,航母的艦導,整個體積略微縮小。而且它配備更先進的相位正電雷達。它整個相關電子設備的電池相容性的部分是絕對會優於遼寧號的。另外,由於艦導的體積變小,而且對於機庫的空間進行了優化處理。外界普遍認為它可能艦載戰機的數量會比遼寧艦可能增加2到4架之間,這點還有待未來的證實。此外,其動力系統不是烏克蘭原裝的前蘇聯時期的動力系統,而是它自己國產化以後的最新蒸汽輪機的產品。它無論在燃油的經濟性,還有綜合可靠度,以及運作的安靜性等等,外界都普遍認為它比烏克蘭原裝的動力系統的綜合性能更為優異,能確保其航行有比較高的可靠性,而且還具省油性。也因此從這些點,我們就大概可以知道,不只載台本身的綜合性能可能被遼寧艦更好。另外,它在艦載機的能量及運作來講,也會比遼寧艦有一定的強化。

中國第一艘自製航母面世對地區軍事格局的影響

至於這第一艘中國航母的出現對於地區軍事格局會有哪些影響?中國隨其國力上升,外海其實有許多利益,特別是它起初所謂的一帶一路,它未來必須要更多能照顧海外利益。也因此,遠洋海軍就是它發展的一個路徑。而遠洋海軍,除了驅逐艦、大型的護衛艦以外,航母其實就是大家公認的遠洋海軍的一個非常重要組成部分。也因此中國發展航母,航母陸續下水服役,正是要用來照顧海外利益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建軸。當然對周邊國家來說,中國的海軍的強化,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擠壓。也因此包括美國、日本都認為這是是中國海軍的擴張。但對中國的理解來講,它可能認為它更需要確保海外利益,它必須要發展這種艦艇。我認為各個國家對此解讀不同,其實也是一個合理的事情。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