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喜劇電影《我不是藥神》:笑淚打動人心引發社會反思

發表時間:

中國喜劇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幾天後好評如潮票房大漲,並直擊中國大陸抗癌藥價格過高等社會痛點,引發中國輿論的反思。

電影“我不是藥神”
電影“我不是藥神” 網絡
廣告

影片是以天價瑞士抗癌藥“格列衛”為切入點,從“藥”而展開的小人物成長故事,講述了一群底層中國人自救與自贖。電影主角的原型來自一名叫陸勇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34歲那年,陸勇確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吃了兩年抗癌藥格列衛,花費60萬元人民幣。由於不堪經濟重負,陸勇找到了去印度買仿製藥的途徑。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治癌藥“格列衛”在中國售價23,500元一盒,而印度的仿製藥僅200元一盒。2014年,陸勇因幫助上千名病友購買印度仿製瑞士抗癌藥“格列衛”,而被湖南省沅江市檢察院以涉嫌“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493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2015年1月,被關押135天後,陸勇被無罪釋放。 這一事件成為電影《我不是藥神》的故事原型。

在讀了電影劇本後,陸勇對電影人物程勇的形象並不滿意。因為劇本中的程勇是一個想要賺錢的保健品店主和藥販子,他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懇求下良心發現才去幫助其他患者,成了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總代理商,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最終被判5年有期徒刑。

而在陸勇自己的真實經歷中,他是把這些藥推薦給其他病友,並幫忙代購,結果卻因“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捕。在癌症患者眼中,陸勇是如普羅米修斯一樣盜火的英雄。

雖然電影中的程勇並不是真實故事裡的陸勇,但電影中有缺點的程勇仍然感動了觀眾。扮演程勇的著名演員徐錚在電影中的演出也被認為是“教科書級別的表演”。有觀眾留下評論說:“很久沒有看到那麼好的國產劇情電影了”。“這是關於人性,關於人心,關於選擇,關於生存的電影,體現平凡生活中的不凡之舉”。

《我不是藥神》被贊是中國電影的新希望,因為它切中了許多中國人的要害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內心的隱憂與傷痛。高昂的藥費隨時有可能拖垮一個殷實家庭。電影中,一位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老婦人對警察痛苦又無奈地哀求說:“領導,我求求你,別再查假藥了行么。這藥假不假,我們這些吃的人還不知道么?我吃了三年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可你們非說這是假藥。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該影片在鞭撻中國社會現實的同時也多多少少影射了中國現實政治的大環境。在電影中,由李乃文飾演的瑞士醫藥代表被認為影射的是瑞士諾華公司,該人被對號入座一位中共高幹子弟。有網友注意到,2004年至2010年擔任諾華中國區總裁的李振福,正巧與前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的次子同名。

有評論指:《我不是藥神》電影的矛頭沒有指向中國醫療社保制度本身,也沒有指向醫藥公司,而是取巧地指向了人心。醫藥公司代表有他們的立場,警察站在自己的執法立場上也沒有錯,印度仿製藥治病救人,但也的確不符合中國法規。沒有誰是絕對的好,也沒有人是絕對的惡。電影本身並未就“保護制度還是保護人民“,提供所謂的正確答案。這是為了規避風險得以上映,也不能說不是中國的現實。

儘管如此,電影《我不是藥神》在印度仿製藥的背後,讓中國的多重問題被揭露, 突破一般喜劇的尺度,涉及到與底層民眾生老病死有關的敏感題材,傳遞透露出對中國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心的治癒力量。影片現實主義的筆觸,對人性之光和社會進步的展現,讓不少觀眾感受到生命的堅韌和溫暖的正能量。

作為一部兼顧娛樂效果和社會意義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對抗癌藥價高昂和現有社保體系下一些人癌症病所形成的家庭社會災難的體現,自然導致和促進中國社會輿論的深思。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已經發表聲明稱,隨着抗癌藥新規逐步落地,各有關部門正積極落實抗癌藥降稅的後續措施,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