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貿易戰:面對美國 中國被動防守

發表時間:

聽眾朋友,周三出版的法國《世界報》重點關注的有中國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的困難處境、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結束對北京的訪問並叫停了三個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的項目等。有關中美貿易戰,法國《世界報》以大字標題寫道:“面對美國中國被動防守”。文章指出,美國的貿易戰、中國經濟狀況不好以及中國蒙受的外交挫折等使人對中國當前的政治路線提出質疑。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廣告

8月23日美國將對價值160億美元的279個中國產品徵收25%的關稅,在此之前華盛頓已經向340億出口到美國的中國產品加征了關稅。北京雖然對此採取了回擊措施,但由於中國從美國進口少而出口多,所以它難以取勝。在經過兩個月的相互指責之後,由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率領的代表團8月22日至23日將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就美中經貿問題舉行磋商。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人並沒有對本輪經貿磋商抱太大希望。特朗普在8月20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並不存在何時結束對華貿易爭端的時間表,自己對本周中美副部級對話也不抱高的期待。對此,《世界報》引述安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亞洲經濟學家姚先生(Aidan Yao)在香港《南華早報》發表的分析文章說,中美貿易戰即便不會更惡化,也可能將持續無解,因為貿易戰的根源並非是表面上的貿易不平衡,而是中美結構性的衝突,美國認為這個衝突的核心是中國的科技與創新能力,而這個速成之路是靠竊取知識產權和非法獲得技術轉讓達到的,要解決這個爭端確實不易。

《世界報》引述生活在法國的中國學者張倫的分析說,如果美國的制裁還沒有完全體現在統計數據上,那它至少產生了心理上的後果,使對中國成功的吹噓降溫。張倫指出,尤其是中國的經濟模式尚不具有以內需取代出口而保持增長的能力,所以中國當局目前很緊張。《世界報》寫道,為了給中美爭端降溫,中國高層已經對媒體和國家官員下令不再提“2025中國製造”。

《世界報》指出,中美分歧並不局限於經貿領域。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及美國政府公開指控中國介入美國的大選。特朗普8月13日簽署了2019財年的美國《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為新財年批准了716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成為美國史上最大的一筆軍費。美國還禁止美國政府使用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的產品。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在8月14日便馬上發表社論,稱這一法案的矛頭被普遍認為指向了俄羅斯和中國,其中針對中國的內容相當多,涉及台海、南海局勢,頗具進攻性,甚至還管到了中國對美投資和孔子學院的事情。當華盛頓將矛頭指向中國時,就是另一回事了。這時候它追求的已經不是美國的國家安全,而是要破壞中國的國家安全了。

在外交方面,台灣總統蔡英文前往中南美洲訪問過境美國,被允許在美國發表講話,這被認為是北京遭遇的一個外交挫折。另外,8月13日在日內瓦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審議中國人權問題時,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成員麥克當格爾稱,在中國新疆有上百萬維吾爾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被關押在“再教育集中營”。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艾克曼女生認為,中國的公眾民意並不擁有足夠的信息,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認為西方無權教訓中國。此外也不要低估了習近平的國際野心,除非中國爆發重大經濟危機。《世界報》分析說,雖然中國經濟形勢不佳,但也不是那麼糟糕。7月份中國銀行的貸款增加了75%,中國政府一名發言人在8月15日還確認,中國2018年經濟增長6.5%的目標不變。

周三出版的法國《世界報》還以“馬來西亞讓一帶一路受挫”為標題報道說,93歲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結束對北京的訪問,並叫停了三個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的項目,包括東海岸鐵路計畫和兩項油氣管道計畫,總金額達220億美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