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國財長劉昆路透專訪談中美貿易戰和財經政策

發表時間:

中美貿易戰周四(8月23號)進入新一輪總價值500億美元的互相制裁,雙方多次談判無果而終,有長久持續下去的危險。從目前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尚不是很明顯,但長遠看,可能讓國內經濟出現的一些難題,包括經濟增長放緩,債務纏身等經濟困局加劇。今年三月份走馬上任的中國財政部長劉昆周四首次接受路透專訪就相關的問題做出一些解釋。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分析認為,中國實際上,正在下一盤艱難的棋。到目前為止,貿易戰對中國12萬億美元的規模龐大的經濟只產生了很小的影響。但貿易戰讓中國沉重債務負擔下更深層次的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一直在努力讓經濟擺脫對借貸的依賴,但由此導致的增長放緩已在削弱這種努力,讓北京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放鬆。但如果貿易戰給經濟帶來更大損失的話,中國的借款可能會進一步激增。特朗普總統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上周在一次內閣會議上指出,目前中國的經濟看起來很糟糕,企業投資、零售額以及工業生產值近幾個月來都有疲軟的顯示,其他指標則暗示了中國經濟正顯露些許疲態。一些消費者似乎也在抱持觀望態度。佔中國經濟六分之一的基礎設施支出在今年的頭七個月里大幅放緩。

劉昆:會更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戰對就業方面的影響

劉昆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就中國相關宏觀微觀經濟政策做出了回答。就中美貿易摩擦,劉昆認為,所有的事端都是美國挑起,中國只是應對,中國不願意打貿易戰,但也不怕。他指出,貿易戰是沒有贏家的,從目前情況看雙方互加關稅的舉措已經對GDP產生一定負面影響,雖然從目前多邊組織的評價看對GDP影響較小,但若持續下去影響會深一些,同時會更密切關注對就業方面的影響。 並稱會對受影響企業員工的再就業和生活困難等提供公共財政領域的資金幫助。他指出,今後針對美國提出的舉措採取對應措施,更有針對性也更精準,會盡量避免影響中國企業和外國在華企業的利益;如果美國繼續出招,中國也會在WTO框架下保護自身利益。

對國內經濟,路透社評論,中國7月經濟數據走弱,工業增速低位持平,投資增速至紀錄低位,消費亦持續低迷。尤其7月調查失業率升至5.1%的年內高位,雖然有就業季因素,但也表明總需求疲弱之際,就業市場面臨著不小的壓力,這也直接解釋了為何“穩就業”排在政治局會議的“六穩”之首。

嚴格禁止地方政府非法定債務必須

在中國7月宏觀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在中美貿易戰仍在繼續、外部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國供給側結構改革,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工作是否會有所調整?

對此,劉昆表示,中國三去一補一降的政策方向沒有改變,仍會繼續執行,對於地方政府非法定債務必須嚴格禁止,對於以前已經存在的隱性債務會穩妥處理。同時會採取措施支持實體經濟,減輕小微企業負擔,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並將投入運作,通過擔保再擔保的方式,解決企業融資和徵信方面的困難。

財政稅收政策

被問及中國財政收入情況時,劉昆表示,年初編製預算時已經預判到財政收入上半年會高一些,下半年會低一些,從目前數據看比較理想,今年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的財政預算,都能順利完成,可能還會有一定的超收。

劉昆強調, ”積極財政政策“不是“大水漫灌”的強刺激,也不是要突破債務風險底限的安排,更不是要政府大包大攬。

 劉昆透露, 中國現在正在加快稅收立法進程,下一次人大常委會將提交兩個報告,包括耕地佔用稅和車輛購置稅。 至於備受關注的個稅改革,人大正在審議,馬上進入二審。

路透社評論指出,中國人大網此前發布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自6月29日至7月28日展開為期一個月徵求意見,並提到修正案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紐約時報引述,香港大學經濟學家陶志剛認為,中國政府總是在維持穩定和實現高質量增長之間搖擺。他說,“當你看到政府轉向刺激經濟的做法時,這通常意味着政府在擔心穩定的問題。”

紐時評論指出,中國經濟的疲軟讓特朗普政府內部的一些人認為北京經不起打擊,這可能會導致白宮進一步將貿易戰升級。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