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政治

官媒為習“造神”詞彙每多虎頭蛇尾疑遭黨內抵制

香港大學傳媒研究計畫發表的2018年中國政治術語報告,根據中國傳媒用詞的頻率顯示,習近平的造神運動,似乎遇到抵抗,一些情況更出現急剎車的情況。港大在去年的報告已經點出,2017年11月中共十九大之後傳媒廣泛吹噓的“關於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決定”,並強調“要聚焦到習近平總書記是全黨擁護、人民愛戴、當之無愧的黨的領袖上”這個“三語標配”,在同一個月的下旬已經幾近銷聲匿跡,是一個典型的急剎車例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發表改革40周年演說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發表改革40周年演說 路透社
廣告

由該計畫中心主任錢鋼撰寫的報告書指出,“三語標配”急速消失,似乎是遇到抵制的後果。但在此同時,其他的讚美詞彙很快就相繼出現,反映了領導層似乎一直想測試水溫;例如“黨的領袖,軍隊統帥,人民領袖”、“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這些用詞在2018年第一季見報頻率頗高,但到了第二季已經少被提到,到了2018年下半年,更是幾乎完全消失。

此外,報告書指出,今年還出現了一組較為奇怪的政治術語,出現在中共中央辦公廳6月份的官方刊物“秘書工作”,微博上的討論認為,這是出自習近平的親信中辦主任丁薛祥的手筆。這組用詞是“甘入苦海”、“夙夜在公”、“以身許黨”。這組詞彙一度在網上官微出現,但令人意外的就是,人民日報和其他官媒卻從未用過這組詞彙。

“梁家河”這個詞也是對習近平造神運動一個重要的觀察焦點。習近平據說在2015年視察陝西時曾經說過:“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到了2017年秋季《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出版,也就是十九大召開之前,“梁家河大學問”在黨媒上頻頻出現,甚至到了2018年上半年,這繼續是一個“熱”詞。

但報告書指出,到了2018下半年,“梁家河大學問”已經開始悄然失勢。根據統計,2018年首季人民日報提到“梁家河”的文章有20篇,第二季有15篇,第三季大概有18篇,到了第四季只有5篇。

報告書指出,2018年出現的術語還有“定於一尊”,但這個詞在中國帶有負面意義,因為這令人想到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的秦始皇。甚至連習近平本人在十九大的演說中,也對這個詞賦予負面意義,他說,政治制度“不能定於一尊”。

但奇怪得很,這個詞卻被傳媒當作正面捧習近平之用。2017年3月14日,黨報重慶日報旗下的三峽都市報報道,重慶萬州區的領導強調必須要“以實際行動維護黨中央一錘定音、定於一尊的權威”。同年6月16日,人民日報報道,“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以實際行動堅定不移地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錘定音、定於一尊的權威”。

這個偏離原來意義的用詞,直至到習近平本人宣之於口“默許”,負面終於變成正面。人民日報2018年7月5日報道,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說:“黨中央必須有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此後,黨媒紛紛採用“定於一尊”這個詞,來形容習近平無上的權威。

但報告書同時指出,“定於一尊”的見報頻率完全視乎地方而定,江西、陝西、新疆的傳媒用的頻率最高,但天津、北京、上海和海南卻用得最少。例如江西傳媒“定於一尊”的見報率,比北京高出15倍。

如果搜索人民日報和省級黨報每月使用“定於一尊”的頻率,報告書發現頻率在2018年其實已經是全面下跌,到了12月,只有新疆和黑龍江的黨媒刊登的4篇文章出現“定於一尊”這個詞。

2016年1月,習近平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了“四個意識”,作為他的執政理念。“四個意識”就是“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四個自信”首次出現在2013年,時任政治局常委的劉雲山當時提出“三個自信”的講法,到了2014年習近平加入了文化元素而成為“四個自信”。人民日報到了2016年7月才正式出現這個詞彙。

至於“兩個維護”,第一個“維護”則首先由軍方提出。2014年3月,解放軍日報報道,中央軍委張又俠提出“堅決維護主席的權威”。到了2015年2月中共中央委員的工作委員會首次提出“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權威”。

到了2016年11月15日習近平正式獲得“核心”地位之後,政治局常委栗戰書在當天的人民日報撰文,要求“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並同時包括“維護黨中央權威首先要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

到了2018年9月21日,由習近平主持的政治局會議正式將上述的“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和“兩個維護”集中而提出成為一個連貫的政治術語,錢鋼撰寫的報告書形容,這是一個“442”的組合。到了2018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終於正式將這個“442”組合的術語放在頭版。

報告書指出,如果以地區黨媒的使用頻率而言,“442”組合出現最多的是廣東省的黨媒,余次就是新疆、山東和四川,但北京、吉林、寧夏、天津和上海就少得多。直至2018年12月為止,人民日報一共有23篇文章用上“442”組合的詞彙,在當月算是一個“熱”詞,大體上,“442”組合從2018年6月開始,其使用率一直在上升之中。

此外,寫入黨章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經過傳媒不同演繹,出現了23種不同的“習思想”,包括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習近平文藝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等。

根據報告書,出現在人民日報最多的有四大習思想,見報頻率最高的是強軍思想,余次是生態文明思想、經濟思想、外交思想。

報告書最後指出,強軍思想脫穎而出成為見報最多的思想,令人想起1956年8月在毛澤東的默許之下,黨章刪除了“毛澤東思想”。當時是百花齊放運動的3個月之後,但到了1959年廬山會議毛澤東的大躍進備受黨內批評之後,“毛思想”反而復甦。事實證明毛澤東當時的個人權力,已經凌駕集體領導之上。

報告書的結論指出,我們應該注意到,在“毛澤東思想”正式回朝之前,排在前面的是“毛澤東軍事思想”,錢鋼撰寫的報告書說:“歷史一直都在我們後面不遠。”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