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中國再一次宣布着手清理“殭屍企業”期望2020年前完成

南華早報引述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已經開始在數個省着手清理數以萬計的“殭屍企業”,希望在2020年完成清理工作。

中國擬大批裁減殭屍企業的工人 鋼鐵及污染企業疑首當其衝 圖為合肥一家化工廠
中國擬大批裁減殭屍企業的工人 鋼鐵及污染企業疑首當其衝 圖為合肥一家化工廠 路透社照片
廣告

中國過去曾不只一次宣布出手對付這些無望恢復生氣,卻因為獲得放貸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於倒閉的負債企業,但基於多個理由而遲遲未見成效,例如去年年初大肆宣傳的去杠干減債計畫,卻因為中美在年中陷入貿易戰之後而無疾而終。

經濟參考報這個月初報道,包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內的多個中央和地方部門,已經開始在河北、黑龍江、河南和陝西展開清理工作。

南早報道指出,兩年內要清理數以萬計的殭屍企業,是一個極具野心的目標,尤其在經濟下行以及中美貿易戰的陰霾下同時執行這個任務,前途未許樂觀,外界難免質疑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

中國的經濟增長幅度,已呈現30年來最低水平,但分析同時指出,如果不及早處理債台高築的問題,經濟不景將延續更久。清理或減少殭屍企業的數目,在多個層面而言,對經濟效能大有裨益。

南早指出,關閉產能過剩而又長期出於虧蝕的公司,例如鋼鐵板塊,將可支持價格和盈利,並減少同業之間的摩擦;同時又可以將資金轉移到其他更具生產力的公營或私營企業,改善國家長期增長的前景。

此外,清理殭屍企業又可以回應美國的抱怨,即中國對企業的津貼扭曲了本地市場,對外國企業造成不公平。

但報道同時指出,消除這些殭屍企業將大幅增加失業率,尤其是失業率已經開始逐步上升之際。

報道引述上海東方證券金融分析師陳達非說:“關閉國營的殭屍企業,涉及中國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包括減少產能過剩和去杠干化。關閉國企所帶來的風險就是失業,但更大的風險將會是錯誤傷及中小型的私企。”

陳達非說,中國重工業的殭屍企業,很多的供應商都是微小私企,他們向殭屍企業供應生產工具和儀器,甚至餐飲和交通運輸服務,一旦殭屍企業倒閉,這些行業也將難免受到連累一併倒閉。

在過去,國資委一貫的做法就是將殭屍企業與營運健康的企業合並,目的是避免失業率一下子飆升,但這樣做卻最終只會連累好的企業。

報道引述北京智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師張永軍說:“清理殭屍企業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意味今後的投資將會更為有效,但另一方面,短時間內將出現大量的資不抵債,肯定對經濟和市場活動造成影響,結果會導致壞賬急增。”

國際貨幣基金(IMF)引用2016年的數據計算,中國殭屍企業的債務,佔了全中國企業債務的9%。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