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政治

內憂外患中召開的兩會 經濟下滑成勢

在中美貿易戰陰霾未消的情況下,全國兩會將於下周召開,但原來預期會討論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四中全會未有召開,意味黨內未能達成共識,令今次兩會罕有地在未有共識下司開,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稱,這對兩會有影響,但未致反映是內鬥,反而是經濟下滑和貧富懸殊差距增大,成為中國的內憂外患,故此,今年兩會將主要聚焦經濟和內控。

中國兩會召開前夕 2018年3月5日
中國兩會召開前夕 2018年3月5日 路透社
廣告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經濟增幅放緩,綜合市場過去兩個多月的預測,中國經濟增長(GDP)會由去年的6.6%下降至今年的6%至6.5%之間,中國機構和專家的評估較樂觀,預期GDP多集中在6.2%至6.3%之間,當中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外資評估機構則較謹慎,例如投資銀行瑞銀一月初便把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6.1%。

劉銳紹向本台指出,中國過往要「保八」,即保持GDP要在8%或以上時,當中有二點幾個百分點屬外貿,故中美貿易戰對中國GDP肯定有影響,而四中全會未能召開,確是反映黨內未有對策共識,對兩會召開自是有影響,但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近日的貿易談判作出重中大讓步,可以紓緩壓力,令影響不致發展成內鬥。

他續稱,中國經濟下滑已是事實,按國內三十餘個省市中,有過半數的經濟增長不達標,再加上部分只僅僅達到6%的指標下限看來,若大多中國機構和專家多預測今年的GDP為6.2%至6.3%,各省市可能只能達到下限。

劉銳紹指出,即將召開的兩會,經濟和內控必然是主要的議題,因為人事問題會在接近2020年時才會白熱化,因為屆時接近換屆。

隨着經濟轉差,中國的貧富懸殊再次拉大,官方數字顯示,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係數,在2017年升到0.467,較2016年上漲0.002個百分點,較近年低谷的2015年上漲了0.005個百分點。中國智庫「惟道風險研究院」於去年9月發表報告,指中國貧富差距已突破「破壞拐點」,進一步接近「社會動亂」底線,貧窮人口會有日益強烈的被剝削感,反過來又會抑制經濟總量的提升。影響之下,社會保障惹人關注,人民網昨(2月28日)天公布,有449萬人參與的民調顯示,「社會保障」在網民關注榜中排第三,有9%網民最關注這問題。

劉銳紹指出,貧富懸殊令中國政府加強維穩,增強內控,以免出現更多大型社會事件。加強保安方面,有兩會期間展開的「護城河行動」;疏導方面的,有成立近一年的退役軍人服務部趕在上月26日於北京開設服務中心,負責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扶持、優撫幫扶、走訪慰問、信訪接待、權益保障」等事宜,並表明會在5月底前在全國範圍內建成省、市、縣、鄉鎮(街道)、村(小區)五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以減少軍人維權的情況。

他預期,以中國政府權力之大,「成功內控是沒問題的」,人權受壓則是另一問題。

兩會是指中國全國政協會議和人大代表會議,前者今年由本月3日召開,後者則由5日起舉行,會期一般由十天至兩星期不等。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